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农作物   2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前言 所谓遗传工程,简单说就是将具有特异遗传信息的外源DNA送入受体生物,使能表达、遗传,达到预期的工程设计效果,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术,如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ing)、DNA重组技术(DNA recombinant technits),大大推动了遗传工程的研究:遗传工程的研究从一开始就鲜明地展示出直接为生产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一个世纪来,基因转移一直在作物改良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一些有意义的农艺性状,如抗病,抗虫害和抗逆基因、已从非栽培植物转移到某些作物品种中。基因转移包括有性基因转移和无性基因转移。有性基因转移主要是指通过杂交授粉等有性过程将某些基因转入受体中,达到改良作物的目的。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卓著的成效。无性基因转移主要是指采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将单个有用基因或基因群导入受体系统,产生新的品种或物种。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或将要取得令人振奋的成就。本文主要介绍无性基因转移。它为作物改良开辟新的途径,克  相似文献   
4.
从致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的15个菌系中筛选出7个对大豆致瘤效果较好的菌系。找出了大豆结瘤较好的条件。对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半野生大豆(G.gracilis)和栽培大豆(G.max)的1553个基因型做了引瘤实验,从中筛选出94个结瘤基因型。从瘤组织中诱导出脱菌的愈伤组织。生化鉴定证明,上述瘤来源的愈伤组织中有一部分含有胭脂碱。它们分属于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成功地实现了基因转移。  相似文献   
5.
从大豆幼胚诱导胚胎发生再生植株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采用MS基本培养基附加高浓度的生长素(2,4—D或NAA)成功地诱导了大豆(G.max)未成熟胚的体细胞胚胎发生。2,4—D的诱导效果明显优于NAA。细胞分裂素对体细胞胚胎发生有抑制作用。适宜的维生素B1浓度为0.4ppm。体细胞胚胎发生频率随蔗糖浓度(1.5—9%)的提高而降低。体细胞胚胎经历诱导、成熟和发芽三个阶段成功地发育成完整植株。再生植株移入土壤已经获得种子。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10品系、半野生大豆(Glycine gracilis Skv.)11品系、栽培大豆(Glycine max (L.)Merril)46品种(系)和5个杂种后代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方法,研究了大豆体细胞组织再生植株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器官分化和体细胞胚两种不同方式再生完整大豆植株。  相似文献   
7.
大豆种子氨基酸组分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国内外51个大豆品种(系)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分的测定。并借助于微型电子计算机,按概率统计中计算线性相关系数的方法和灰色系统中计算灰色关联度和判断关联极性的方法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各地大豆蛋白变异范围大,改良品质的潜力很大。氨基酸线性相关系数分析表明:我国各地大豆品种中氨基酸含量间变化呈负相关的比呈正相关的多得多,而来自北美的大豆中呈正相关的多于负相关的。两者差异的实质值得研究。本文还讨论了两种含硫氨基酸在变异中的特殊性,以及基于柱层分析测定含硫氨基酸的方法在精度和重复性上有缺陷可能影响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大豆贮存蛋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种子贮存蛋白(storage protein)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植物蛋白。它为萌发的幼苗提供氨丛酸和氮的来源;它作为人类的高蛋白食物,提供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由于植物蛋白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对贮存蛋白,尤其是对大豆贮存蛋白的研究,引起了很大重视。  相似文献   
9.
雄性不育大豆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在大豆田间偶尔可以发现大豆雄性不育株,其中有的是部分雄性不育,在这种植株上结有5—6个少量的豆荚。在引种外地品种时和在某些杂交组合或辐射杂交后代中往往见到这种现象。Hadley和Starnes(1964)首先报导了由于染色体联会上的障碍所造成的雄性不育。他们还认为在许多情况下不育性与某些变态是相关的,如矮态、短柔毛的缺乏。通过部分雄性不育植株与可育植株进行杂交的实验,可以说明这种部分的雄性不育是受细胞核控制的。根据醋酸洋红等染色方法对花粉进行检查,发现在部分雄性不育中只有5—10%的花粉是有活力的。  相似文献   
10.
两年一度的第二次大豆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7月25—27日在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国、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120多名代表。提供学术论文40余篇,在大会报告的有37篇。我国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都提供了学术论文,并进行了报告。吉林省农科院因没派员参加而未报告。所有会议论文都编入讨论会论文摘要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