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季小明 《中国茶叶》2010,32(12):51-53
洞庭山碧螺春茶产自历史悠久的碧螺春原产地江苏苏州太湖洞庭东、西山。据地方史记载,苏州种茶始于两晋南北朝,唐代陆羽所著《茶经》就有茶叶出自"长洲县(今苏州市)洞庭山"的记述。宋朝时,此茶已作为贡茶,据朱长文的《吴郡图经续记》(1084年)记载:"洞庭出美茶,旧入为贡……"。清初,洞庭茶俗称"吓煞人香",据清代王应奎《柳南续笔》(1757年)记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每岁土人持竹筐采归,以供日用……康熙某年,按候采者  相似文献   
2.
脲醛控释复合肥对洞庭碧螺春茶树冠层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提高碧螺春茶叶品质和控制太湖水体的富营养化,提高太湖周边地区的肥料利用效率,在苏州碧螺春原产地进行了脲醛控释复合肥肥料试验,结果表明:脲醛控释复合肥能有效地增加茶树冠层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素a、b含量比值。施用氮磷钾脲醛控释复合肥和传统的高浓度的复合肥,都能有效地增加茶树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各处理小区叶绿素a、b含量比值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太湖洞庭山茶园病虫及其天敌区系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7、10月和2010年4月对太湖洞庭山茶园的病虫害及天敌区系进行了全面考查,查得茶树病害20种,茶树害虫95种,各类天敌121种,茶园中中性昆虫14种。分析了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等重要害虫发生原因,评价了绒茧蜂、瓢虫、草蛉和虫生真菌等优势种天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洞庭碧螺春专用茶树品种选育为目标,开展碧螺春优质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tze.]单株选择研究。[方法]根据茶叶品质、产量、芽叶发育期、抗性等性状指标,筛选洞庭群体种优良单株。[结果]d-x-1、d-x-8、d-x-24单株的感官审评总得分和单个香气得分均较对照和其他株系高,春茶开采期比其他株系稍早(d-x-24稍晚2 d),春茶发芽密度高于对照和其他株系,鲜叶产量、百芽重、抗逆性等与对照和其他株系相差不多。总体上,这3个株系综合性状比对照和其他株系优异。[结论]筛选出d-x-1、d-x-8和d-x-24共3个优质碧螺春茶树新株系,为碧螺春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田间氮素的过量施用产生氮素流失,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对氮素流失与茶园生物拦截作用作一简要的回顾与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理论及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洞庭碧螺春茶区茶树种质资源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碧螺春茶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茶之一,以其独特的品质风格和悠久的历史享誉海内外。2002年12月,洞庭碧螺春茶列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当前洞庭碧螺春茶产业存在良种普及率低、茶园单产低、茶叶产品品质参差、加工技术传统、假冒产品泛滥等诸多问题,影响碧螺春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茶树品种缺乏特色,茶园良种普及率低是最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茶树良种选育和推广更新上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7.
洞庭碧螺春茶生产现状与综合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中区是历史名茶洞庭(山)碧螺春原产地。近年来,全区茶叶生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为中心.以企业为龙头,以项目实施为契机,加快推动全区茶树品种改良,走发展茶叶产业化、建设高效茶业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2001年以来,吴中区绿化造林工作紧紧围绕绿色吴中建设总体目标,以大地增绿、环境增美、农民增收为出发点,统一规划、大力投入、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三绿行动”,全区取得了较好成效,完成绿化造林面积5.64万亩,其中绿色通道2.19万亩,绿色家园0.82万亩,绿色基地2.63万亩,对改善全  相似文献   
9.
近日.保定市与AES中国公司高层就双方在新能源领域开展合作进行了交流.双方均表示愿意在去年底共同签署CDM项目战略合作意向的基础上。推动在新能源、电力、畜牧业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美国AES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是全球最著名的能源、电力公司之一。AES中国公司于去年将保定市确定为开展养殖业清洁生产(CDM)项目的重点地区和中国北方试点地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