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厉黎明 《福建茶叶》2014,36(5):51-53
2013年末,应局领导工作安排,我接到了搜集、挖掘、整理邵武茶历史文化的任务。邵武茶历史文化记载零星存在于武夷茶历史文化典籍中,无自成历史体系。我也不抱有大的收获愿望。不料,在省农大、省农学会教授专家的帮助下,在福安茶叶局,邵武图书馆、档案馆及所在单位领导支持下,在掩埋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沉沙中,挖掘出了一颗邵武茶史上的璀璨明珠--“邵武工夫”。其价值将改变邵武在福建茶产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并补缺福建红茶抗战期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利用间、套作栽培技术,可提高复种指数。三熟栽培法既能增加一季的水稻收成,又能免除水稻生长期间需耕作依赖人工、工耗大的难题,为水稻增产开辟了一条可实施的途径。于2005年进行三熟栽培法试验,结果显示:各参试组合生育期缩短,各组合分蘖前作与后作呈反相关性,分蘖与本茎有同步完成生命周期性,三熟栽培法可行。  相似文献   
3.
应用“四熟栽培法”通过间作、套种和再生技术,在双季稻区实现水稻一年四熟,从而为提高水稻产量、开辟稻作技术新途径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茶叶品牌建设是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本文窥探了邵武市茶叶品牌的培育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6.
<正>关于闽北茶历史文化,先贤们留下的墨迹主要集中在建州(建瓯)北苑贡茶文化和武夷山(原称崇安)茶文化,对邵武茶的文化表述只是零星地存在于武夷茶文化的表述中。邹新球主编的《武夷正山小种红茶》(下简称《红茶》)的问世和翁绍耳撰写的《邵武、建阳、崇安三县茶业调查》(下简称《调查》)的发现,使得阐明邵武茶的对外贸易史成为了可能。一、邵武茶与武夷茶文化的同一性邵武市与武夷山市按政治划分为两个行政区域,但就茶叶的种植、生产、加工、贸易等文化的属性来说,当属同一区域——武夷茶区。1.邵武与武夷山自然条件相同或相似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中所明确的市(县)政府职责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市(县)政府在茶产业发展中的职能是:引导、服务、提供公共产品、监管。  相似文献   
8.
厉黎明 《福建茶叶》2015,37(1):50-51
现代农业(茶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的实施,不仅实现了福建下达的设计目标一"五促进、两带动",而且对农村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麦嘉润的基础原料,是取自深海沉积物及生物化石,主要成份为碳酸钙、氧化硅、氧化镁,含有锰、锌等十多种微量元素,采用机械超微粉激活破碎技术加工而成,为粉沫剂型.  相似文献   
10.
剖析邵武市初制茶厂的生产环境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优化改造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