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白玉豆、杂交油菜二作二收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4年底我们在上饶市玉山县横街镇斧市村、玉山县下塘镇落马村推广白玉豆-杂交油菜二作二收的种植模式.推广经验表明:该模式投资少、效益好,可在1年中均衡利用劳力,培肥地力,解决因干旱而发生晚季撂荒的问题.3年累计推广种植面积150hm2,平均产鲜白玉豆9 195kg/hm2、油菜籽3 198kg/hm2,产值分别为4.6万元/hm2、0.96万元/hm2,合计产值5.56万元/hm2,除去成本1.245万元/hm2,纯经济效益为4.315万元/hm2.  相似文献   
2.
两优6326在江西上饶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优6326是安徽省宣城市农科所选育的两系杂交稻组合,2007-2008年在上饶市不同土壤肥力的水稻生产区域进行示范推广,产量9.22~9.90 t/hm2.介绍了其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辣椒早春栽培是以大棚为基础,选择优良品种、培育壮苗、增施有机肥、垄作覆盖地膜和无公害防治病虫害的一系列栽培管理措施,达到早挂果、早上市、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4.
5.
Ⅱ优3229系福建省农科院选育而成,于2006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2007年在江西省上饶市的上饶县、德兴市、弋阳县等地种植,表现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等特性。  相似文献   
6.
7.
硅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两系杂交稻田两优4号为材料,于2009年在上饶师院生命科学学院试验田研究了硅肥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硅肥处理的水稻小区产量均高于不施硅肥的对照,平均比对照增产5.15%.其中硅肥为120 kg/hm2的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为559.09kg,比对照增产11.31%.水稻施加硅肥有利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的实粒数的增加,平均比对照增加5.73%、10.28%.提高了水稻的结实率,但对千粒重和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施硅显著提高稻米碱消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水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提高大米的蒸煮品质和食味品质.同时水稻施加硅肥不仅降低了水稻植株高度,提高了水稻的根系活力,而且增加了水稻整个生育时期的纤维素的含量和水稻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了水稻的生长发育.说明在80~160 kg/hm2施用水平内,对水稻春光1号效应最明显.  相似文献   
8.
水稻种子的成苗率关系到单位面积的用种量以及单位面积产量,做好水稻种子的发芽试验,是种子质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水稻种子发芽试验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五丰优T025是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选育的三系杂交稻组合,2009-2010年在玉山县不同肥力的水稻生产区域进行新品种展示和示范推广,产量8.933~9.694 t/h㎡.介绍了该组合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地膜覆盖栽培水稻的密度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摸索地膜覆盖技术条件下的水稻最佳栽插密度。[方法]以汕优63为试验品种,开展6个不同密度之间的产量等性状对比试验。[结果]生育期及主要经济性状:各种密度之间生育期变化不大;不同密度处理的结实率与千粒重差异不大;基本苗及有效穗以27 cm×20 cm的为最高,并随着密度的下降而逐渐下降,以33 cm×57 cm的为最低;平均每穴最高苗及有效穗则相反,以低密度33 cm×57 cm的为最高,并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以最高密度27 cm×20 cm的为最低;每穗总粒数及实粒数以33 cm×57 cm的为最多,并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以27 cm×20 cm的为最少。产量表现:不同密度处理间产量差异较大,其中以33 cm×27 cm的单产为最高,其次是27 cm×20 cm的;处理33 cm×57 cm的单产为最低。[结论]地膜覆盖栽培水稻以33 cm×27 cm为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