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4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微咸水灌溉效率并降低土壤盐渍化风险。【方法】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计避雨条件下不同微咸水-生物炭处理(CK,淡水;B0,5 g/L微咸水;B15,5 g/L微咸水及15 t/hm2生物炭;B30,5 g/L微咸水及30 t/hm2生物炭;B45,5 g/L微咸水及45 t/hm2生物炭)的田间试验,探讨了微咸水灌溉下生物炭添加量对土壤特性和冬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的影响机制。【结果】生物炭添加后土壤表层(0~20 cm)体积质量降低了2.27%~8.33%,总孔隙度增加了4.52%~13.47%,有机质量增加了30.02%~111.12%,土壤表层(0~20 cm)及主根区(0~40 cm)钠吸附比降低了23.88%~33.27%和22.34%~30.80%;15 t/hm2能够促进盐分淋洗,降低了微咸水灌溉下土壤含盐量,然而高剂量时将加剧盐分累积。单独微咸水灌溉下冬小麦生长受抑,最终产量下降了12.04%。生物炭能够缓解盐胁迫下叶片早衰,促进光合作用能力,并增加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及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进而获取了更高的籽粒质量和收获指数。B15、B30、B45处理的最终产量较B0处理分别增加9.18%、7.73%、2.74%。【结论】15 t/hm2添加量的生物炭效果最佳,可促进微咸水资源的农业利用。  相似文献   
2.
薇甘菊作为唯一一种全国林业检疫有害植物,由于其较强的攀援、繁殖扩散能力,以及极强的化感作用,对入侵地区的林农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危害;作为一种菊科植物薇甘菊有极强的资源化利用价值,在生物农药,药物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利用前景。此文对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分布、适生区及危害进行介绍,对国内外薇甘菊生物防治及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云南薇甘菊适生区分布,结果显示,ROC曲线的AUC值均在0.9以上,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影响薇甘菊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最湿季降雨量(贡献率28.8%)、海拔(贡献率22.1%)、土地覆盖现状(贡献率15.3%)、最湿季平均温、年均降水量、年平均温.从因子的响应曲线分析得出,云南薇甘菊最适环境参数为海拔1 100m,最湿季平均温为22℃,最湿季降雨量为760 mm,土地覆盖为未郁闭林地、灌木林地和荒地等.从样本点数量、环境因子选择及人为影响3个方面对MaxEnt模型预测的云南薇甘菊分布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退化草地群落演替趋向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地群落的退化演替以植物个体、种群与群落层次上植物的动态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变等现象为表征。主要从植物个体形态特征、草地退化模式、草地土壤养分变化等方面对退化的响应,探讨了草地退化演替的特征和趋势,建议今后对草地的退化演替机理、放牧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界面生态学及草地的价值评估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林木受小蠹虫危害的表征及其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分析了小蠹虫对寄主树的选择和定殖,小蠹虫、真菌与寄主树的相互关系以及寄主树的防御反应,总结了遥感在小蠹虫早期危害监测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季梅  泽桑梓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3):146-148
利用RACE技术,从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中克隆获得了一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cDNA序列。该基因简写为TyunP450,其序列长1 524 bp,开放性阅读框为1 269 bp,编码422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48.50 ku,pI为8.94。通过MotifScan分析发现,TyunP450氨基酸序列中潜在1个酰胺化位点(XGR265-268)、4个N-糖基化位点(NLSV33-36、NDSV87-90、NGST97-100和NASK372-375)、4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位点(SVTE176-179、TQRD187-190、SDED217-220和TIDE420-423)、5个N-豆蔻酰化位点(GNVFGF2-7、GNVYND40-45、GGQNAA163-168、GGILSD213-218和GTNIAI340-345)、8个蛋白质激酶C磷酸化位点(SLK77-79、STK99-101、TQR187-189、SLK210-212、SLR288-289、SHK417-419、SLK431-433和TLR443-445)、1个P450细胞色素血红素铁配体的半胱氨酸位点(FSSGPRDCLG384-393),204~316氨基酸区域具有典型的细胞色素P450结合位点结构,317~441氨基酸区域具有典型的细胞色素P450结合位点结构,9~28氨基酸区域具有DUF321蛋白的未知函数结构域,1~441氨基酸区域具有典型的细胞色素P450结合位点结构。TyunP450与埃及伊蚊Aedes aegypt、家蚕Bombyx mori、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 vitripennis、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和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的P450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19%、20%、21%、23%和15%。  相似文献   
7.
为选定诱捕薇甘菊叶蝉Cicadellidae(种名待定)粘虫板的最佳颜色,解决人工助叶蝉迁移防控薇甘菊关键技术问题,以薇甘菊叶蝉为对象,自制红、兰、黄3种不同颜色的粘虫板在薇甘菊林地内进行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粘虫板间距为10 m,大小为29.7 cm×19.7 cm的黄色单面粘虫板对薇甘菊叶蝉的诱集效果最好,1 d可以诱集到薇甘菊叶蝉13.15±2.31(头),与红色、兰色粘虫板相比,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红色、兰色粘虫板诱集薇甘菊叶蝉值分别为1.46±0.50(头)和0.92±0.29(头),二者之间差异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应用SPSS16.0中GLM的Repeated Measure(重复测量分析)和Multivariate(多元方差分析)对18个时间点上测量的牦牛体重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时间和不同分组间的差异,为牦牛及相关研究提供另一种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GC-MS分析,发现健康的与遭受华山松木蠹象Pissodes punctatus Langor et Zhang危害的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树干以及华山松枝梢释放的挥发性单萜烯在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别;利用Y-型双向选择嗅觉仪进行的室内趋向反应实验发现,处于补充营养期和交尾产卵期的华山松木蠹象对单萜烯表现出不同的趋向反应。在华山松枝梢挥发物中含量较高的(-)-β-蒎烯、月桂烯和柠檬烯引起补充营养期华山松木蠹象较大的趋向反应;在华山松树干韧皮部挥发物中含量较高的3-(+)-蒈烯则引起交尾产卵期的华山松木蠹象较大的趋向反应。根据试验结果,对华山松和华山松木蠹象互作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小绿叶蝉,又称桃小绿叶蝉、桃浮尘子、桃一点斑叶蝉,为同翅目杂食性刺吸式口器害虫。近几年,在山东大樱桃产区发生日趋严重,而且发生早、密度大、为害重、时间长,已成为大樱桃的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