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8篇
  32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泽新  蔡维湘 《草业科学》1995,12(2):17-21,24
通过对放牧山羊的牧草适口性,嗜食性和采食率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表明山羊放牧对灌丛草地的植物适口性、嗜食性比率和采食率均以灌木嫩枝叶,中禾草和苔草属植物较优。季节性规律为:春季山羊喜哺食灌木嫩枝叶,灌木嗜食性比率较高,采食率也较高,夏季山羊喜草本植物,草本植物的嗜食性比率高于灌木,秋季山羊较喜啃食灌木枝叶,嗜食性比率灌木高于草本植物,采食率低于春季,灌木采食率高于草本植物。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油动单旋翼植保无人飞机采用“行间飞”和“Y间飞”2种飞行施药模式对Y形梨园进行喷雾作业后雾滴在Y形梨树冠层中的沉积分布规律,以30 g/L的诱惑红85水溶液为喷雾剂,铜版纸为雾滴收集卡,设计了4种不同作业速度梯度对Y形梨树喷雾效果试验,研究对比了不同飞行速度条件下2种飞行施药模式的雾滴沉积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行间飞”飞行施药模式喷雾时,雾滴在Y形梨树主枝外部的沉积密度高于在内部的沉积密度雾滴,且飞行速度为2 m/s和3 m/s时的沉积密度比飞行速度为4 m/s和5 m/s的沉积密度显著偏高。“Y间飞”飞行施药模式下雾滴在Y形梨树冠层不同位置的雾滴沉积分布更均匀。在风速小于1.3 m/s的微风条件下,当使用油动单旋翼植保无人飞机以距离Y形梨树冠层顶部2 m的高度喷雾作业时,应当采用“Y间飞”飞行施药模式,同时飞行速度以2?3 m/s为宜,此时雾滴的沉积密度在冠层内部和外部均大于15个/cm2。研究结果可以为使用植保无人飞机防控梨园病虫害提供喷雾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于给定的两连架杆4组对应角位移,可综合得到无穷多个机构解,要求设计者快速、准确地从中选取位置点、综合出满足各项设计要求的最优机构比较困难.为此,根据映射理论,提出把无限的布氏曲线所形成的无穷多机构解表示在有限的区间内,进而通过机构解分析得到感兴趣的所有机构属性直观图,包括机构的类型分布、缺陷分布、最小传动角和杆长比等.同时,为避免位置点及机构选取的盲目性,可考虑施加约束条件构成可行机构解区间,在此区间上绘制机构性能分析图,并确定满足实际工程需要的最优机构解.  相似文献   
4.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农产品之一,但其生产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介绍了河南省蔬菜育苗、移栽和收获环节的机械化技术现状,并对这些环节的机械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河南省蔬菜生产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对策,以满足蔬菜生产机械化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6.
超临界CO_2提取茶叶中咖啡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分离提取茶叶中的咖啡碱,再用CH2Cl2萃取分离,得到纯度为95.16%的咖啡碱,萃取率和得率分别为16.85%、0.55%。试验结果还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利用超临界萃取技术能够有效地分离茶多酚和咖啡碱。  相似文献   
7.
生态林业是以木本植物群落为对象,遵循生态学原理,以生态经济学为指导,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而建成的一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优化林业生产模式。它是转变我国林业“两危一困“局面的理想之路。  相似文献   
8.
稻田入土生物质炭自然陈化过程理化特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生物质炭入土后其长期理化特性变化,以水稻秸秆生物质炭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析长期定位试验田中的入土生物质炭样品,探究了稻田土壤中生物质炭的理化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入土生物质炭颗粒随时间推移经历持续性物理破碎,平均孔径显著降低,入土11年后,生物质炭比表面积从初始的55.0 m2·g-1增大到259.0 m2·g-1,氢与碳的摩尔比从最初的0.423提升至0.568,不饱和度显著提升。入土生物质炭C=O(1 600~1 630 cm-1)和C—O—C(1 080 cm-1)的骨架振动强度和芳香族C—H(790 cm-1)的平面振动均增强,其含氧官能团的类型和含量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与此同时,入土生物质炭的可热降解组分占比不断提高,热稳定性逐渐降低。研究表明,与实验室老化模拟试验结果明显不同,受诸多外力作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稻田中入土生物质炭的理化特性发生了更显著的变化,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年降低。因此,为精准科学评估稻田生态系统生物质炭化还田的固碳减排效应,开展入土生物质炭长期稳定性分析测试与相关评价模型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以木芙蓉为研究材料,运用杂交指数、花粉数/胚珠数、座果率、种子萌发率等指标对木芙蓉的繁育系统及传粉生物学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芙蓉单花的花期1 d,整体花期7—11月份;木芙蓉的杂交指数为4,繁育系统为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木芙蓉的花粉数/胚珠数为415±11.3,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类型;木芙蓉自然座果率为74%;同株同花授粉的座果率为40%;人工异株异花授粉座果率为71%;各种授粉方式下,单个果实的种子个数为128~148,差别不大;各种授粉方式下,平均种子萌发率为47%~60%,没有显著差异;传粉昆虫有蜂类、甲虫,其中中华蜜蜂、黑小蜜蜂为主要传粉昆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纯化玉米ZmCCT基因缺失区段的原核表达蛋白.[方法]依据ZmCCT氨基酸序列中的CCT保守功能区,利用PCR技术获得ZmCCT基因的缺失突变体DNA片段,分别构建4个原核蛋白表达缺失区段.[结果]成功获得3个缺失区段的原核蛋白:ZmCCT1-300,ZmCCT300-540和ZmCCT1-540.[结论]该研究不仅有助于ZmCCT多克隆抗体的纯化,还将为探索ZmCCT的抗病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