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抗性水稻品种对褐稻虱生物学特性有明显的影响.试验结果证实:(1)褐稻虱若虫在感性品种上的存活率、发育速度高于抗性品种.(2)褐稻虱成虫在感性品种上的卵巢发育程度、产卵量以及卵孵化率均高于抗性品种.(3)在感性品种上取食的褐稻虱,其分泌的蜜露量较抗性品种的多.(4)抗性品种对褐稻虱的种群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还对抗性品种在褐稻虱综合防治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建立水稻考种中谷粒计数与粒径的检测方法,节省考种人力成本,提升效率,有利于数字化育种体系建立。【方法】通过对比基于 YOLOv5l 骨架结构的水平框目标检测策略与基于 ResNet101 和 DarkNet53 骨架结构的旋转框检测策略,同时比较旋转框检测策略预测的水稻谷粒长宽比值与实际测量值之间的差异,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旋转框的目标检测模型计算得到的水稻谷粒长宽比与实测值无显著差异,两者的均方根误差为 0.91~2.29;而水平框的目标检测模型计算的长宽比显著小于实测值,且均方根误差值(9.38~9.45)比旋转框的目标检测模型更大。基于水平框的目标检测策略与基于旋转框的检测策略在谷粒计数的精度几乎相当,但水平框检测模型无法实现水稻谷粒长宽比的准确计算,而使用旋转框的目标检测策略能够较为准确计算谷粒长宽比。【结论】基于解耦旋转锚框匹配策略可对水稻谷粒进行准确计数,相比传统水平框的目标检测策略,可降低检测中的背景噪声和密集堆积物体的漏检情况,同时快速准确计算水稻谷粒长宽比。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应用到水稻品种识别中的谷粒长短和大小的计算,以及种子质量检测及品种鉴定等数字化育种场景中。  相似文献   
3.
水稻中对不亲和白叶枯病菌株专一识别的多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发现水稻IR26、IR1545及TN1各有一个多肽能与不亲和的白叶枯病菌株产生特异性作用而消失,但与亲和菌株相互不发生作用。成株期抗病品种南粳l5在成株期有与不亲和菌株作用的多肽存在.而在苗期则未观察到这一多肽。对全期抗病品种IR26分析表明,它无论在成株期还是苗期均出现一个与不亲和菌株专一作用的多肽。经典遗传学分析认为有三个抗白叶枯病基因的DV85,则观察到DV85有两个以上的菌株特异性多肽。由于选些多肽表现出菌株的专一性及其它表达生理时期均与该品种的田间抗病表型一致,同时多肽的数目也与经典遗传学分析结果类似,推测这些多肽可能是抗病基因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利用显性选择标记基因转化稻瘟病菌(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抗药性标记基因(Hygromycin B, hygB)建立稻瘟病菌的转化系统。结果表明, Aspergillus的TrpC转录信号与细菌的hygB抗性结构基因重组的质粒pCSN43可取在稻瘟病菌中表达,该质粒与受体菌无同源顺序,因而有利于对转化菌株进行筛选和分析。 电激法和PEG/Ca2+ 法均适用于转化稻瘟病菌,但后者的转化效率比前者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泉州市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及危险性病虫(疫情)的种类、分布、危害程度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划定了疫区和保护区,提出了疫区、保护区的管理办法。调查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70多万元,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农业分子育种 授粉后外源DNA导入植物的技术   总被引:99,自引:1,他引:99  
一个外源DNA导入植物的技术已在我国棉花和水稻育种上应用多年,成功地转移了不同来源的抗病或其它性状基因。由此得到的稳定遗传新品系在大田中已繁殖7-10代,有的已扩种200公顷。应用这一技术使供体DNA片段加入到栽培种的基因组中,育成一个新品种只需要3-4代,比常规育种6-8代的时间缩短一半。这一技术的要点是:授粉后使外源DNA能沿着花粉管经过的珠心通道进入胚囊,转化尚不具备正常细胞壁的卵、合子或早期胚胎细胞。转化率可高达10#+(-2),不需要原生质体的制备、细胞培养和再生植株。所用的DNA系带有目的基因的供体总DNA片段(10#+6-10#+7道尔顿)。这一技术的原理可以应用于任何开花植物。但针对不同植物的具体技术细则必需根据植物的花器结构以及授粉受精时间和过程来决定。这一生物工程技术简单,育种工作者容易掌握,而且任何基因源都可能用来进行基因转化,只要基因的结构与受体基因组相容,基因的产物能适应受体植物的代谢。应用这一技术就能筛选出有用的基因改良品种。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农业科技领域知识产权的特点和现状,阐述了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管理不善、成果转化与合作、人才流动等是其流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应该加大宣传教育、强化管理、完善体制建设、加强监督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用潮霉素B(hygromycinB)抗性基因和λ噬菌体的cos位点组建了一种cosmid质粒pSVhygB,以此质粒建立了稻瘟病菌的转化体系,并且构建了病菌的基因组文库。结果表明,pSVhygB质粒可用于稳定地转化稻瘟病菌,转化频率约为15个转化子/μgDNA,电击法转化并不能有效地提高稻瘟病菌的转化频率。构建的稻瘟病基因文库中包含将近10000个重组子克隆,随机挑取12个重组子的鉴定表明,都包含有外源插入片段,说明所建文库已达要求。  相似文献   
9.
hrcN是植物病原菌Ⅲ型分泌系统基因(T3SS)的结构基因之一,对病原菌的致病力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克隆青枯雷尔氏菌CBM613的hrcN基因并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长度为1320 bp,共编码439个氨基酸,预测HrcN蛋白无信号肽,无跨膜区域,整体呈弱亲水性,该蛋白为ATP酶,定位于细胞内膜和细胞质。基因敲除结果显示,菌株CBM613的hrcN突变体与野生型菌株在富营养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差异不明显,而在贫营养培养基上前者的生长速率显著快于后者。敲除hrcN基因后,青枯雷尔氏菌的运动能力无明显变化,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降低。以敲除突变型和野生型青枯雷尔氏菌株接种番茄,与后者相比,前者的致病力下降,病情指数降低,病程延长,但并未完全丧失致病力,表明hrcN基因是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性相关的重要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机制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离体条件下,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水稻与稻瘟病菌在接触反应开始阶段的蛋白质变化情况,以寻找参与寄主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分子.结果表明有两个蛋白质与孢子或菌丝体混合后从电泳胶上消失,同时出现了另外两个蛋白质.还没确定两个消失的蛋白质是被菌体细胞所吸附,还是由于被修饰而导致电泳行为改变.上述蛋白质在抗病和感病水稻品种中都存在,是组成型的。推测它们可能参与寄主与病原菌的接触反应.另外还发现,当悬浮培养的水稻细胞与稻瘟菌的菌丝体蛋白质接触后会产生一些新的蛋白质分子,但孢子蛋白无此作用.由此推测水稻与猪瘟病菌的特异性识别反应可能发生在孢子萌发之后和菌丝体阶段.以上结果在亲和与非亲和体系中相同.文中对此现象提出了初步解释,还介绍了一个在离体条件下研究寄主与病原菌的蛋白质-细胞相互作用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