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1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林业   100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54篇
  121篇
综合类   522篇
农作物   107篇
水产渔业   123篇
畜牧兽医   269篇
园艺   100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种组胺受体拮抗剂对低温诱发的肉鸡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探讨组胺H1受体拮抗剂扑尔敏和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对低温诱发的肉鸡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并由此推测组胺在低温诱发的肉鸡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140只17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1)常温组:40只在常温条件下饲养(22~23℃),每日注射生理盐水2次;(2)低温组:40只在低温环境中饲养(9~11℃),每日注射生理盐水2次;(3)扑尔敏组:40只在低温环境中饲养(9~11℃),每日注射扑尔敏2次;(4)西咪替丁组:20只在低温环境中饲养(9~11℃),于24日龄至38日龄期间每日注射西咪替丁2次。分别于低温处理后1周(24日龄)、2周(31日龄)、3周(38日龄)、4周(45日龄)从常温组,低温组,扑尔敏组中各随机抽取10只,西咪替丁组在低温处理后2周(31日龄)、3周(38日龄)各随机抽取10只,称取体重,然后利用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PAP),并测定红细胞压积(PCV),腹水心脏指数(AHI)。结果发现:(1)24日龄、31日龄、38日龄时,低温组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P<0105)或极显著高于(P<0101)同日龄常温组。24日龄时扑尔敏组肺动脉收缩压显著低于(P<0105)同日龄低温组。38日龄时西咪替丁组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极显著低于(P<0101)同日龄低温组。(2)24日龄、31日龄、38日龄、45日龄时,低温组PCV极显著高于(P<0101)同日龄常温组。24日龄时扑尔敏组  相似文献   
2.
BQ123对低温诱发的肉鸡肺血管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动态观察了肺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的增殖及管腔面积的改变,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Q123 对低温诱发的肉鸡肺血管重塑的影响。200只16日龄AA肉鸡随机均分为4组: 常温(20 ℃)对照组、低温(7~9 ℃)组、低温低剂量BQ123组和低温高剂量BQ123组。23日龄、30日龄时测定肺动脉压,并取肺组织做石蜡切片, 以Weigert间苯二酚复红染色,形态学计算机图象分析法测定肺细小动脉外径和内径、管总面积和管腔面积,计算中膜厚度占外径百分值(%)mMTPA及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结果显示:(1)BQ123 抑制低温肉鸡平均肺动脉压的升高,23日龄时低温高剂量BQ123组显著低于低温组(P<0 05),30 日龄时低温低剂量BQ123 组和低温高剂量BQ123组均极显著低于低温组(P<0 01);(2)BQ123 抑制低温肉鸡肺小动脉WA/TA(%)的升高,30~50μm的肺小动脉,低温组极显著高于低温低剂量BQ123 组及低温高剂量BQ123 组(P<0 01),其它分级的肺小动脉组间差异性与此类似;(3) BQ123抑制低温肉鸡肺小动脉的mMTPA的升高,30~50μm的肺小动脉,23日龄时低温组极显著高于低温低剂量BQ123 组和低温高剂量BQ123 组(P< 0 01), 30 日龄时低温组显著高于低温低剂量BQ123组(P<0 05)、极显著高于低温高剂量BQ123组(P<0 01),30μm以下的肺小动脉组间差异性与此类似,50~120μm  相似文献   
3.
种虾资源的好坏影响着整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产业的发展,从国外引进不同的种虾群体可以在一定程度改善我国的种虾资源.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种虾(所选种虾均为雌虾,在12~15月龄之间)为研究对象,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方法对4种不同来源的引进群体(PRIMO群体、SIS群体、厄...  相似文献   
4.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一直是甲壳类生物的高致病性病原。为了解市场上不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商业苗种病原携带情况及其抗WSSV性能,本研究收集了6个品牌的凡纳滨对虾商业苗种(分别简称为海南Z、海南S、广州P、广州Z、黄骅R和东营M),先进行包括WSSV在内的8种病原的检测,然后,采用单尾定量口饲感染方式进行抗WSSV性能测试,并比较各组苗种感染WSSV后的平均存活时间、存活率以及累积死亡率的差异。结果显示,6个商业苗种都不携带WSSV,部分苗种检测有潜在虾肝肠胞虫(EHP)和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各苗种感染WSSV后,平均存活时间从长到短依次为海南Z、广州P、黄骅R、海南S、广州Z、东营M。东营M感染WSSV后第4天达到死亡高峰,而海南Z在第6~7天到达死亡高峰,比东营M晚了2~3d。感染实验结束后,海南Z和广州P存活率最高,同为72.5%,而东营M和黄骅R的存活率最低。本研究表明,海南Z和广州P抗WSSV性能最强,研究结果可为凡纳滨对虾抗病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表型值和育种值的中国对虾生长、抗逆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单性状动物模型估计中国对虾170d的体重、抗WSSV存活时间和存活率3个性状的育种值,在家系水平上进行性状间表型值和育种值相关分析。估计的3个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22±0.16、0.14±0.12和0.03±0.021,并据此计算各性状个体育种值。家系性状表型值的相关分析表明,家系170d体重和抗WSSV存活时间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相关(r=0.35,P<0.05),其余性状间相关系数很小,且差异不显著。3个性状家系育种值间的相关系数均较小,170d体重与抗WSSV存活时间的相关系数最高(0.038),170d体重与存活率,抗WSSV存活时间与存活率之间为负相关(r=-0.24,r=-0.027),并且统计检验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中国对虾新品种是一个正确而必要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6.
选取了初孵仔鱼90日龄的大菱鲆114尾,测定了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高、尾柄高、尾柄长和体重等8项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剔除了与体长有共线性的自变量全长,计算了以测量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建立测量性状对体重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大菱鲆7个测量性状均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体高和尾柄高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所选测量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为R^2=0.895,是影响体重的主要自变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体长(X2)、体高(X5)和尾柄高(X6)对体重(Y)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三江源地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优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们的多次科考调查和青海省对野生动物的调查结果等有关资料图件,对三江源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干扰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和评估。选择9种鸟类、15种哺乳动物、20种植物作为本研究的指示物种,利用GIS制作了主要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图。选择放牧、人口、居民点、公路等因素作为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干扰因素,制作出三江源地区干扰强度空间分布图。然后根据物种的丰富度和特有性、脆弱性和干扰程度等指标分析了三江源地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优先性地区,做出了物种多样性保护优先地区空间分布图。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北方茶园黑刺粉虱发生规律, 2016年—2017年于山东烟台系统研究了日光温室盖保温被?日光温室及露地3种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发生规律?结果表明, 3种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均以若虫在叶片背面越冬, 1年发生4代, 世代重叠严重?日光温室盖保温被栽培模式越冬代成虫羽化较日光温室和露地栽培发生早28 d左右, 日光温室和露地栽培模式下黑刺粉虱发生期差异不显著?3种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成虫全年均有4次发生高峰期, 第1次高峰期日光温室盖保温被栽培模式较日光温室早20 d左右, 日光温室较露地早30 d左右?黑刺粉虱发生量依次为日光温室>露地>日光温室盖保温被, 均于10月上旬陆续以3龄若虫在叶片背面越冬?  相似文献   
9.
昆虫病原线虫抗干燥能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5种24个品系的昆虫病原线虫进行抗干燥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昆虫病原线虫种类不同,其抗干燥能力也不同。在25℃、相对湿度50.5%的小空间控制器中处理9小时后,Stein┐ernemacarpocapsae仍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其余种类几乎全部死亡。同一种线虫的不同品系,其抗干燥能力也存在差异。在S.carpocapsae的4个品系A24、Beijing、CB┐16和Mex中,CB┐16具有较高的抗干燥能力,经干燥处理后其存活率最高,达85.3%,加水复苏后的线虫对大蜡螟的致死率为100%,侵入率高达19.9%%。  相似文献   
10.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物候期、生长发育及产量都产生很大影响,研究马铃薯生长季热量资源和适播期变化特征,对调整品种布局和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1—2016年晋北地区地面气象观测站和农业气象观测站资料,通过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晋北马铃薯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及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基于积温稳定性原理,建立气象产量预测模型,得出最高气象产量对应的适播期,并分析适播期的年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晋北马铃薯生长季气温以0.32℃·10a-1速率呈升温趋势,≥5℃积温以47.0℃·d·10a-1速率呈增加趋势。气候变暖背景下对晋北马铃薯产量影响显著的气候因子主要是出苗~分枝期的平均气温,全生育期的积温、日照时数、需水量,出苗~分枝期、花序形成~可收期及全生育期的最高气温≥30℃的日数。气温和日照基本为负效应,降水在营养生长期为负效应,生殖生长期为正效应。晋北马铃薯适播期随着气候变暖有提前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适播期在5月上旬末至5月中旬,90年代适播期在5月上旬,21世纪最初10 a适播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初,2010年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