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9篇
  31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老官台全新世黄土剖面12种微量元素的测定分析,结合本剖面已测定的粒度、磁化率、光释光(OSL)年龄,研究和揭示了它们在表生环境下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古气候意义。微量元素在风化成壤过程中,其活动性由强至弱顺序为BaSrCdPbLiZnCuCrMnCoRbNi。其中Rb、Li、Cr、Co、Zn、Cu、Mn、Ni八种元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相对富集,含量较高;Sr、Ba、Cd三种元素在土壤中相对淋失,含量较低;但Zn、Cu、Mn、Ni、Pb五种元素对黄土层和土壤层的区别不是很明显。因此,Rb、Li、Cr、Co的高含量反映了较温湿的成壤环境,低含量反映了较冷干的粉尘加积环境;而Sr、Ba、Cd低含量反映了较温湿的成壤环境,高含量反映了较冷干的粉尘加积环境。Pb、Zn、Cu、Mn、Ni、Cd元素含量在表土层中的富集主要与现代耕作活动或工业污染有关,反映了人类活动强度的不断增强。LGT剖面主要微量元素的变化清楚地记录了关中盆地自末次冰消期以来气候环境经历的显著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2.
对黄土高原 3个土壤剖面Rb和Sr分布规律的研究表明 ,全新世不同阶段的黄土和土壤中Rb和Sr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 ,Rb/Sr比值的变化反映了成土环境和成土作用强度的变化。全新世早期 ,气候比较温和干燥 ,风尘堆积速率降低 ,土壤发育表现为边沉积边成土 ;全新世中期 ,气候温暖湿润 ,沙尘暴很少发生 ,风尘堆积速率极低 ,生物风化成土作用达到最强 ,以至于在黄土高原面发育黑垆土 ,在关中盆地形成褐土。到了 3 10 0多年前 ,气候恶化变干 ,风尘堆积速率加快 ,土壤严重退化。从区域上看 ,冬季风对黄土高原南部的环境效应比夏季风对北部的环境效应要强 ;黄土高原南部季风场强的变化较北部大。  相似文献   
3.
运城盆地洪积平原全新世环境演变与侵蚀阶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山西运城盆地中条山洪积扇全新世剖面的磁化率、粒度分析研究,揭示了全新世以来运城盆地的环境演变和面状流水侵蚀堆积阶段。研究结果表明运城盆地全新世早期气候较温和干燥;全新世中期气候温暖湿润;而全新世晚期气候比较干旱。由于全新世气候的波动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运城盆地洪积扇地表出现过4个比较明显的面状流水侵蚀-堆积作用阶段,时间分别在11500-11000a B.P.、3850~3300a B.P.、2200~2000a B.P和1300-800a B.P.。其中,11500-11000a B.P.间的侵蚀-搬运阶段是由气候变化引起,后三个阶段则是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为探索黄土高原侵蚀历史演变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关中地区古耕作土壤和现代耕作土壤微形态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通过对土壤微形态研究试图阐明陕西关中地区现代土壤的发育过程和微形态标志。【方法】用偏光显微镜对LGT剖面不同发生层的薄片进行了观察和影像定量分析。【结果】不同发生层的矿物组合十分相似,石英(Q)和长石(Pl)占绝对优势,但C/F15?m值、不同矿物间的比例、颗粒形态等有明显差异。土壤形成物主要是粘土矿物、方解石和无定形Fe,Ap层中有大量针状方解石微晶、次生粘土和蚯蚓粪粒,BC层方解石数量多且形态最复杂,Bt1和Bt2层方解石很少,但有大量粘土亚胶膜。【结论】所谓的"堆垫土"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下部BC主要是全新世晚期堆积的风积物,表层Ap是2000年以来人类不断施加土粪、风尘堆积和农耕活动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5.
关中地区两种不同农业管理方式下土壤微形态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关中地区不同土壤微形态特征的研究和对比,试图阐明农业管理方式对土壤发育过程和方向的影响。【方法】用偏光显微镜和NIKON NISBR2.2软件对土壤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灌溉和非灌溉土壤均具有Ap1-Ap2-BC剖面构型, 但前者分异更明显;粗颗粒矿物组合均以石英和长石占绝对优势;与非灌溉土壤相比, 灌溉土壤Ap1和Ap2层中颗粒的长度、等圆直径、周长、面积、圆度、C/F(10μm)值降低的程度更大,残积粘土数量更多且出现一定数量的淀积粘土,孔隙形态更规则和孔壁更光滑。【结论】农业管理方式对土壤剖面分异和微形态有显著的影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灌溉可增强风化强度,使颗粒形态细化和园化程度增强,残积粘土数量显著增加且可出现淀积粘土,但对粗颗粒主要矿物组合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基于实验模态分析(EMA)理论,利用脉冲激励试验和CRAS V5.1分析软件得出木/竹复合客车底板的物理参数,为木/竹复合客车底板的动态设计和动力特性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菏泽市苏家村饮用水质与地氟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菏泽市苏家村饮用水中F、Ca、Cu、Fe、Mo、Zn含量与地氟病的关系。结果表明:苏家村7~13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95%,水中氟平均含量为3.79 mg/L;沙山寺村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2%,水中氟平均含量为1.03 mg/L。因此苏家村儿童氟斑牙患病率高主要由饮用水中氟含量严重超标所致。此外饮用水中Ca、Mo会抑制人体对氟元素的吸收,从而降低氟斑牙的患病率;而Cu、Fe、Zn含量对当地氟斑牙的发生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以黑豆种子为试材,采用单盐胁迫的方法,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相对发芽率、活力指数、复萌率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通过研究不同浓度NaCl和NaHCO3溶液胁迫对黑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黑豆的耐盐碱能力。结果表明:黑豆的发芽率、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鲜重和胚根长随NaCl和NaHCO3溶液胁迫增加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苗鲜重和胚根长随着溶液胁迫的增长而下降,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对盐害率随溶液胁迫的增加呈现正相关关系;NaCl胁迫下黑豆种子萌发的耐盐浓度为18.253‰,半数抑制浓度为20.264‰,极限浓度为22.274‰;NaHCO3胁迫下黑豆萌发的耐盐浓度为18.316‰,半数抑制浓度为21.270‰,极限浓度为24.224‰;蒸馏水复萌试验表明,经NaCl胁迫后黑豆种子的复萌率均达到80%以上,黑豆种子经NaHCO3胁迫后复萌率均为0%;综上黑豆具有一定的抗耐盐碱能力。  相似文献   
9.
NaCl和NaHCO_3胁迫对车前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车前种子为试材,采用单盐胁迫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NaCl和NaHCO3溶液胁迫处理对车前种子萌发及解除胁迫后萌发的影响,探讨车前种子耐盐碱的能力。结果表明:浓度为4‰的NaCl和NaHCO3的溶液均对车前种子的萌发起促进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呈现显著地负相关关系;影响车前种子相对发芽率的NaCl浓度的适宜值和临界值分别是4.69‰和7.42‰;影响车前种子相对发芽率的NaHCO3浓度的适宜值和临界值分别是12.44‰和18.35‰;解除胁迫后,NaCl胁迫的种子复萌率在13.10%~56.33%,NaHCO3胁迫的种子复萌率在12.31%~36.52%。综上所述,车前种子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在渭河中游咸阳市南寺村一级阶地的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发现了含有波状水平层理的古洪水滞流沉积层,对所采集的全新世地层样品进行了粒度、磁化率、烧失量、CaCO3和石英颗粒微结构表面特征分析,表明古洪水滞流沉积物(SWD)平均粒径小,磁化率值低,CaCO3含量高,石英颗粒表面“V”形坑和三角痕明显等特征,与风成黄土和古土壤差别显著,判定为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物。通过OSL(光释光)测年及地层学对比,确定古洪水SWD记录了渭河中游3 200~2 800 aBP发生的一组3次古洪水事件,正处于全新世大暖期向晚期转变的过渡时期,气候不稳定,降水变率大,引发了连续的特大洪水事件。此研究成果对于揭示区域水文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