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76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5篇
  23篇
综合类   209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65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文中通过研究汽车制动时的受力情况、路面附着特性、制动防抱死系统的控制方式、组成和工作情况,得出了使车轮滑动率保持在20%的最佳状态可提高汽车的制动效能,缩短制动距离。并使汽车具有较好的转向和抵抗侧向力的作用,提高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圆柏(Sabina chinensis)的化感作用,本研究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圆柏叶片浸提液对地肤(Kochia scoparia)、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藜(Chenopodium album)、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5种杂草种子和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燕麦(Avena sativa)、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4种作物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并用圆柏叶片、树枝、树皮粉末和浸提液进行盆栽抑草效果检测。结果表明:圆柏叶片浸提液对5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地肤、藜、反枝苋萌发及生长的化感效应指数均在-0.98以上;盆栽抑草结果表明,圆柏不同部位对5种杂草种子萌发和稗草及反枝苋株高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叶片化感强度大于树皮和树枝,叶片粉末拌土处理抑草效果好于浸提液叶面喷施;对作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圆柏叶片浸提液稀释1.5倍时,抑制荞麦种子萌发但不影响其株高及根生长,不影响燕麦种子萌发但降低其株高和根长生长,抑制油菜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但不影响其种子萌发率,促进油菜株高及根长生长,不影响向日葵种子萌发和生长。综上所述,圆柏具有良好的抑草活性,对作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经络穴位给药系统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穴位给药系统以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具有经穴效应和药物效应的双重治疗特性,已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目前,兽医临床上常用穴位给药方式是穴位埋植和穴位注射,而常用穴位主要是后海穴、百会穴、肺龠穴.随着经络穴位给药系统的广泛应用,新型经络穴位给药制剂和经络穴位给药作用机理已成为经络穴位给药系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As a product of work division and cooperation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the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has contributed actively to China's construction.As the international and home situations have changed,a higher requirement has been put for China's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sector.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generalization and comparison this paper studies and discusses the existed problem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sector in the ideological recognition,the theoretical study,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the code building and the practical manipulation,etc.an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re given on this basis.  相似文献   
5.
针对无明显的直线特征的仓储害虫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Radon变换算法定位图像区域和检测图像倾斜角度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快速、准确地测量出仓储害虫图像的倾斜角度,并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应用适应性和抗随机噪声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对母驴卵泡发育、排卵率、受胎率以及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优势卵泡直径在30~35 mm以及大于35 mm的母驴各30头,不同优势卵泡直径的母驴群体分别设置1个500 IU/头hCG处理组(n=10)、1个1 000 IU/头hCG处理组(n=10)、1个不接受hCG处理的对照组(n=10)。采用肌肉注射方法对各组母驴进行hCG处理。每隔24 h进行1次B超检查,观察各组母驴卵泡发育情况,测量卵泡直径;记录各组发生排卵的母驴数量,计算排卵率。对各组母驴进行人工输精,输精后第18天进行孕检,记录各组受胎母驴头数,计算各组受胎率。于hCG处理后0、24、48、72 h分别测定各组母驴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ol,E2)和孕酮(progesterone,PROG)水平。[结果]2个群体母驴的卵泡直径随hCG注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优势卵泡直径大于35 mm的母驴群体中,肌肉注射hCG的2个组在处理后24 h内均出现排卵,而对照组母驴没有排卵;优势卵泡直径不同的2个母驴群体,在hCG处理48 h后排卵母驴数和排卵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提高,其中,hCG处理后72 h,优势卵泡直径大于35 mm的母驴群体中,1 000 IU/头 hCG处理组的排卵率达到100%。2个母驴群体中,接受hCG处理的母驴,受胎率均高于对照,并且随hCG剂量的增加,受胎率有所提高;优势卵泡直径大于35 mm的母驴群体中,1 000 IU/头 hCG处理组的受胎率达到50%。2个母驴群体中,1 000 IU/头处理组在hCG处理后24 h的血清E2浓度均较0 h时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在0~72 h内血清PROG浓度的总体提升幅度较大。[结论]hCG处理可提高母驴的排卵率、受胎率以及血清中E2和PROG水平,1 000 IU/头剂量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马肠道微生物群对其营养消化及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肠道不同部位的微生物具有不同功能,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马肠道正常微生物群结构遭到破坏,可导致肠道微生物失衡和机体功能紊乱,进而引起多种疾病。介绍了马肠道不同部位的微生物群结构组成特征,阐述了影响马肠道微生物群变化的各类因素,以期为改善马肠道营养健康、开发马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工具提供科学依据,也为马肠道微生物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选取重金属Cd含量为二级水平的4类土壤(红壤、 潮土、 土、 黑土)进行土培试验,研究再生水灌溉与小白菜生物量及Cd含量、 土壤有效态Cd含量、 pH、 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土壤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 再生水灌溉在不同类型土壤上对小白菜生物量及Cd含量、 土壤有效态Cd含量、 土壤pH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不同: 1)红壤、 潮土、 土上小白菜生物量增加显著,分别增加9.09%、 16.08%、 9.92%,黑土上增加不显著; 2)小白菜Cd含量在红壤上显著降低,由对照的0.29 mg/kg降低到0.22 mg/kg,在黑土上比对照增加了18.75%,在潮土和土上影响不大; 3)有效态Cd含量在红壤没有变化,但在潮土、 土、 黑土上增加显著; 4) 4类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显著; 5)潮土、 土、 黑土的pH值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
1MC-70型地膜回收起茬机铲刀结构和参数确定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1MC-70型地膜回收起茬机起膜、起茬铲刀的作业情况分析,推导出铲刀满足生产要求主要参数的求取方法和公式,并经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确定了铲刀对玉米茬地进行起膜、起茬时主要参数的取值范围和减小牵引阻力的取值规律。通过多副铲刀的对比试验,选取出对玉米茬地进行起膜、起茬作业时,性能良好,牵引阻力较小的铲刀。  相似文献   
10.
温室滴灌配施尿素下土壤微域内pH值的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农业生产实际中,温室滴灌并配合施用尿素的做法较为广泛。研究番茄定额施用尿素,试验结果表明,尿素在土壤脲酶的作用下迅速水解转化,生成大量NH4+而造成土壤pH值升高;在48~72h内在一定的土壤微域内形成一个相对较高的pH值区域;同时,土壤pH值经历了低—高—低的变化过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其高值出现相对较早而平缓,维持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