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91篇
林业   86篇
农学   95篇
基础科学   41篇
  71篇
综合类   414篇
农作物   92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221篇
园艺   60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摸索滇中高海拔冷凉山区反季节栽培花椰菜的最佳播期以集成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于2017—2018年选择海拔2250 m的云南省峨山县塔甸镇大西村地块进行9个播期的2年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花椰菜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延长,而花球采收期除播期7月10日外随播期推迟而逐渐增长;花椰菜株高、外叶数、开展度、球高、球径和单球重等农艺性状有随播期延迟呈现先逐渐减小而后又逐渐增大的趋势;莲座期黑腐病和霜霉病的病情指数随着播期的延迟呈现先逐渐升高而后又逐渐下降的趋势;花椰菜小区产量随着播期的延迟呈现先逐渐下降而后又逐渐提高的趋势,播期4月20日和4月30日与其余7个播期产量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综合花椰菜在冷凉山区反季节栽培的生产实际和各播期产量产值及商品性表现,推荐滇中高海拔冷凉山区反季节栽培花椰菜的最佳播期为4月20—30日。  相似文献   
2.
根据伪狂犬病病毒闽A株gE基因表位抗原编码区的序列与身份种真核表达载体pPICZaA、pAcGP67A序列与特性分别设计了两对PCR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到了两端具有不同酶切位点的gE基因表位抗原编码片段。将这2个片段分别克隆到pPICZaA与pAcGP67A载体,转化大肠杆菌TOP10菌档及XL1-Blue菌株,获得了含伪狂犬病病毒闽A株gE基因表位抗原编码区的重组质粒pICZaA-FS与pAcGP67A-FS。序测定结果显示两个重组质粒中插入片段的大小与方向均正确。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近10年来我国牦牛染色体研究的情况,认为牦牛与普通牛在部分常染色体和Y染色体结构上的差异是导致犏牛雄性不育的原因之一,并指出我国牦牛染色体的研究,今后应以染色体带型标准化,染色体带型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牦牛与其它牛种染色体的比较研究等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4.
用提纯的OPPV细胞抗原免疫BALB/c小鼠脾脏与SP2/0小鼠骨髓细胞融合,融合率为70%,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进行检测,阳性率为20%,经过有限稀释法克隆出1A6、2B8、1G3、2G44株分泌抗OPPV抗原的单克隆体杂交瘤细胞株.选择抗体分泌滴度高的1A6细胞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其核内染色体数为96~110条,抗体属性为IgG1,轻链为K链,IFA试验表明产生的McAb对OPPV有特异性,细胞传30代并在液氮中保存半年后复苏仍能稳定地分泌抗OPPV McAb,细胞分泌抗体的ELISA滴度腹水为6.4×104,上清为640,McAb经硫基乙醇还原后在SDS-PAG上呈现2条区带,一条为重链部分,MW50000,另一条为轻链部分,MW为25000.  相似文献   
5.
以8种海南主要栽培的蔬菜为受体,采用室内生测法研究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L.)茎叶水浸提液对其化感作用。结果表明:苦瓜茎叶水浸提液对8种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一定的化感效应,且化感作用方式和强度在受体间及指标间存在显著差异;化感作用综合效应的平均值大小顺序为:辣椒黄瓜豇豆菜豆萝卜樱桃番茄胡萝卜番茄。试验结果为建立合理的栽培制度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旨在分析母猪的出生年份、出生季节、初生重、开测日龄等固定效应对长白、大白猪主要生长性状的影响,并对目标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遗传力、遗传方差、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为猪的遗传改良提供基本依据。本试验利用GLM模型分析试验猪群(398头长白猪和1 176头大白猪)的固定效应对猪生长性状的影响,并采用多性状动物模型对目标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目标生长性状包括达100 kg体重日龄(age to 100 kg,AGE)、达100 kg背膘厚(backfat to 100 kg,BF)、100 kg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 to 100 kg,ADG)。研究表明,在大白和长白猪中,猪的出生年、出生季、初生重以及开测日龄对生长性状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1);长白猪的AGE、ADG和BF的遗传力分别为0.321、0.327和0.324,大白猪对应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454、0.469和0.408;长白猪的ADG和AGE之间的遗传相关、表型相关分别为-0.990、-0.995,大白猪的ADG和AGE之间的遗传相关、表型相关分别为-0.993、-0.998,均呈现较强的负相关。长白、大白猪的生长性状(AGE、ADG、BF)均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其出生年份、出生季节、初生重和开测日龄对猪的生长性状影响较大。在遗传参数估计分析时,提高样本数量并提升表型数据质量,可以增加遗传参数估计的可靠性。本研究中的生长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较为可靠,可为后续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验证APSIM模型对宁夏海原地区草田轮作系统的适用性,基于10年生苜蓿(Medicago sativa)与小麦(Triticum aestivum)、谷子(Oryza sativa)草田轮作试验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运用APSIM模型对系统进行了模拟。通过试错法和文献记载完成了苜蓿、小麦和谷子几个品种的参数本地化。用统计和图形校验方法评价了APSIM模型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谷子-小麦-小麦(MWW)、小麦-谷子-小麦(WMW)、谷子-谷子-小麦(MMW)、谷子-小麦-谷子(MWM)、小麦-谷子-谷子(WMM)、小麦-小麦-谷子(WWM)6种轮作方式下产量实测值和模拟值的决定系数R2值范围在0.83至0.98之间,D值范围在0.94至0.99之间,表现出了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土壤含水量实测值和模拟值的决定系数R2值范围在0.52至1之间,D值范围在0.92至0.97之间,相关性和一致性表现良好。表明APSIM模型对宁夏海原地区苜蓿与小麦、谷子轮作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可以用来模拟分析该地区草田轮作系统生产潜力和土壤水分动态,对该地区气候变化影响下草田轮作的优化管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江苏苏北沿海滩涂地区的气候、土壤等因素,结合几年的田间试验,总结了江苏苏北沿海滩涂地区马齿苋高产栽培的适宜播种量、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复垦土壤贫瘠,磷素含量极低,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研究化肥、有机肥配施荧光假单胞菌对玉米产量和复垦土壤磷素形态以及酶活性的影响,为加速培肥矿区复垦土壤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该研究在山西省晋中市采煤塌陷区进行了2a的定位培肥试验,共设置7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化肥配施荧光假单胞菌(CFB)、单施有机肥(M)、有机肥配施荧光假单胞菌(MB)、化肥配施有机肥(MCF)、化肥有机肥配施荧光假单胞菌(MCFB)。采集各处理土壤样品测定相关指标,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来探究各形态磷与有效磷以及土壤磷酸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整个试验周期(2021—2022年),与CK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以及各形态磷素。其中,以MB处理下的玉米产量、有效磷、磷活化系数、不稳定态磷以及部分不稳定态磷含量最高,与CK处理相比,玉米产量显著提高2.4倍,有效磷含量、磷活化系数值、不稳定态磷含量、部分不稳定态磷含量分别显著提高4.5倍、4.67倍、0.98倍、1.16倍。2)与CK处理相比,化肥、有机肥配施荧光假单胞菌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磷以及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配施荧光假单胞菌后,微生物量磷水平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以MB较M处理提升效果最佳,分别显著提高27.08%和9.56%。3)结合相关性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随着荧光假单胞菌和化肥有机肥的施入,在提高不稳定态磷素含量的同时也提高有效磷的供应能力,促进磷素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转化,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化肥、有机肥配施荧光假单胞菌能够一定程度上影响复垦土壤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各形态磷素及有效性和微生物活性,对复垦土壤脆弱的农田生态系统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深度学习与图像处理的哈密瓜表面缺陷检测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针对传统人工检测哈密瓜表面缺陷效率低等问题,提出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对哈密瓜表面缺陷进行快速检测。对原始图像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和二值化等预处理操作,通过数据扩充得到正常、霉菌、晒伤和裂纹的哈密瓜图像各2 500幅。构建一种改进的类似VGG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将预处理后的图像输入模型,并使用随机梯度下降(StochasticGradient Descent,SGD)优化器进行算法优化,为探究CNN模型的特征提取原理,将改进的类似VGG模型每层卷积的特征进行可视化,最后利用开发的哈密瓜表面缺陷检测软件对模型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图像预处理算法提高了模型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改进的类似VGG模型优于Alex Net和VGG-16模型,其训练集和测试集准确率分别为100.00%和97.14%;对比预处理前后4类哈密瓜卷积特征可视化结果表明,随着卷积层层数的增加,哈密瓜表面缺陷特征越来越明显,图像预处理后卷积层特征提取效果优于原始图像提取效果。软件测试结果表明:静态下哈密瓜缺陷检测速率达到0.7 s/幅,识别准确率达到93.50%。研究结果可为哈密瓜表面缺陷在线检测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