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MV)是最主要的兰花病毒病原之一,其广泛传播对兰花产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探究CymMV遗传信息和进化,为广东省兰花病毒病的监测预警和兰花抗病毒病基因工程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对采自广州地区的墨兰疑似病毒病叶片进行CymMV的RT-PCR及DA-SELISA检测鉴定,利用相关分子生物学软件对CymMV分离物进行基因组序列组装、注释、系统进化及选择压力分析。【结果】首次在广东省发现2个CymMV分离物GZV013和ZC-29,基因组全长均为6227 nt,编码5个功能蛋白;GZV013与台湾分离物M2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97.03%;ZC29与南京分离物NJ-1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97.11%;CymMV各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序列一致性为86.85%~98.31%,且多样性种群的分化与寄主种类和地理隔离关系密切;CymMV基因组每个区域均受到负选择的影响,并符合中性进化模型;编码RdRp、TGB1和TGB2的基因在基因组中变异率最高。【结论】GZV013与台湾分离物M2的亲缘关系最近,ZC29与南京分离物NJ-1的亲...  相似文献   
2.
正竹叶兰(Arundina graminifolia),为兰科竹叶兰属草本。又名禾叶兰、苇草兰等,是云南傣族人民的常用解毒良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利尿,祛风活络的功能。竹叶兰因植株清新雅致,花朵秀丽,花期长且适应性强等特征,可用于公园、庭院和别墅小区等栽培观赏,亦可作为盆栽,置于案头和阳台等,极具观赏价值。植株高40~80厘米,有时可达1米以上;地下根状茎常在连接茎基部处呈卵球形膨大,貌似假鳞茎,  相似文献   
3.
墨兰新品种‘四季花’是由野生墨兰[Cymbidium sinense(Andr.)Willd.]自然芽变选育而来。总状花序,平均每葶着花6.9朵,花朵横径4.8 cm,夏秋季呈黄绿色,冬季呈红色,有清香。与传统素花型墨兰相比,花期更持久,从5月持续至翌年1月,开花无需低温条件。  相似文献   
4.
浅话白及     
正白及(Bletilla striata),株高18~60厘米。假鳞茎扁球形,上面具荸荠似的环带。茎粗壮,叶4~6枚,狭长圆形或披针形,长8~29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收狭成鞘并抱茎。花序具3~10朵花,常不分枝或极罕分枝;花大,紫红色或粉红色;萼片和花瓣近等长,狭长圆形,唇瓣较萼片和花瓣稍短,倒卵状椭圆形,白色带紫红色,具紫色脉。花期4~5月。产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和贵州。生于海拔100~32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栎树林或针叶林下、路边草丛或岩石缝中。朝鲜半岛和日本也有分布。  相似文献   
5.
兰花是世界上重要的观赏花卉,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因其独特的花型、丰富的花色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是国内外花卉研究和市场的热点,其中兰属、蝴蝶兰属、石斛兰属、兜兰属、卡特兰属、文心兰属和万代兰属中的许多品种已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 7 大类商品化兰花。介绍了兰花资源收集、保存与鉴评现状;总结了兰花基因组学、功能基因挖掘重要性状分子调控机理以及品种选育的现代育种新技术研究成果;梳理了种苗繁育、设施栽培与开花调控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产业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同时结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 35 年来对兰花研究取得的成果,提出观赏点更加多元化、育种目标更加多样化将是今后兰花育种及产业化研究的发展方向。在分子标记辅助、转基因、基因编辑和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取得突破的条件下,将更加追求幽香、叶花双艺或多艺的育种目标。此外,依托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农业的发展,将促进兰花产业提质增效和产业化规模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6.
为调查广东省国兰病毒病发生情况,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double sandwic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DAS-ELISA)法对采集自广州市、汕头市和韶关市兰花主产区的53份具有典型病毒病症状的国兰叶片进行检测,选取35份病叶应用RT-PCR技术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并基于cp基因序列对检测到的病毒进行系统进化分析。DAS-ELISA检测结果显示,53份病叶中有44份检出病毒,总检出率为83.02%;其中,有14份仅检出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MV),有19份仅检出齿兰环斑病毒(Odontolossum ring spot virus,ORSV),有11份检出CymMV和ORSV复合侵染,检出率分别为26.42%、35.85%和20.75%。RT-PCR检测结果显示,35份病叶中有30份检出病毒,总检出率为85.71%;其中,有21份仅检出CymMV,有6份仅检出ORSV,有4份检出CymMV和ORSV复合侵染,检出率分别为60.00%、17.14%和11.43%,但未检测到其它病毒。表明广东省国兰病毒病害主要由CymMV和ORSV侵染引起。序列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来源于不同地区和寄主的CymMV和ORSV分离物的cp基因序列极为保守,CP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大于97.31%和93.67%,且CymMV和ORSV多样性种群的分化与寄主种属和地理隔离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蝴蝶兰新品种‘金象’是由‘小飞象’组培苗变异株系筛选而来。花径3.8 cm,花紫红色、具线纹,单枝花朵数18.58朵,叶片具大金边覆轮艺,适合温室大棚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8.
对莲藕新害虫威剑纹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其卵发育历期为4~6 d,幼虫总发育历期为14~22 d,蛹期为12~16 d,成虫寿命为12~21 d;生长发育最适温区为25~31℃,当温度高于31℃时,其各虫态存活率大大下降,温度高至37℃时,存活率为零;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大多后半夜交配,交配当天即可产卵;初孵幼虫有取食卵壳或卵粒的习性,喜群集于卵块附近,1~3龄幼虫只取食莲叶上表皮和叶肉,4龄后开始取食全叶,5龄后进入暴食期。成虫触角丝状,翅展26.3~58.5 mm,前翅相对窄;卵圆形略扁,相互重叠呈链状,初产时为淡黄色,随后颜色不断加深至深黑褐色;幼虫共6龄,头黑褐色,腹部棕黑色,有长毛;蛹红褐色,有光泽,长12.2~15.2 mm。  相似文献   
9.
以莲藕叶为寄主,对豆毒蛾幼期形态学及其习性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其卵圆形,中间凹陷,初产时为鲜绿色,逐渐变为紫红色,直至乳白色;幼虫共6龄,腹部前4节背板上长有棕褐色短毛簇,前2节背板两侧各有1对长毛簇,当受侵扰时,1~4龄幼虫迅速吐丝,身体蜷缩悬挂于附着物上,5~6龄幼虫则依靠快速爬行和坚硬的毒毛保护自己;蛹初化时为鲜绿色,随后变为红棕色,背部具瘤状突起和灰白色绒毛,触碰时,腹部可自由摆动;雄成虫触角羽毛状,雌成虫触角双栉齿状,静止时,前足向前与体躯成一条直线,中足与体躯垂直,具趋光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