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畜产品安全问题已成为肉类出耳和消费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何组织无公害猪肉生产成为集约化养猪厂和生产面临的新课题。论述了无公害猪肉生产的条件,并讨论了无公害养猪生产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景东乌骨鸡的生产性能,选择毛色一致、体态相近的3~4月龄乌骨鸡110只,其中公鸡10只、母鸡100只,饲养两个月后选出7只公鸡、49只母鸡进行小间配种,饲养至500日龄。结果表明,90日龄景东乌骨鸡体重个体间悬殊大,早期生长速度不理想。但骨胳和肌肉的生长是同步的。同品种、同性别、不同年龄间指数差异不明显。与省内武定鸡相比,胫长较短,可能会成为今后选种的1个优先指标。  相似文献   
3.
<正>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突然,头部水肿,共济失调,惊厥和麻痹。本病多发于断奶后1~2周仔猪,发病率10%~40%,死亡率可达80%以上。引起本病的大肠杆菌常见的血清型有O88、O138、O139、O141等,具有溶血性,  相似文献   
4.
5.
6.
综合防治猪流行性腹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流行性腹泻病是由类冠状病毒引起的猪肠道传染病。以猪腹泻、呕吐、脱水为主要特征。从我县的发病情况来看,本病多在11月至次年3月间发生,每年的12月中旬至次年1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猪只不分大小、性别均能发病,发病率100%。有明显的季节性,与冬季寒流密切相关。病程持续一周左右,母猪、肉猪未见死亡,但对哺乳仔猪危害大,日龄越小影响越大,仔猪可因失水致死。此病于1990年开始,年年冬季均有发生,应用抗菌素药物治疗效果差。笔者采用以下方法辨症施治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于下:一、症状猪突然发病,食欲减退或废绝。病初肚腹胀满,有压痛,时…  相似文献   
7.
提供适宜的温度和防蚊设施刚出壳的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差,还易遭蚊虫的叮咬。最好的保护办法是利用木箱或纸盒,内铺稻草或麦壳,于每天傍晚或白天气温低时,将雏鸡捉入,上面盖纱布或透气性好的物件。装入鸡的数量要视箱盒大小而定,以鸡与鸡之间能自由活动为宜。放出鸡的时间最好是晴朗的天气日出时为好,2个月内避免风吹雨淋。防湿防病春末夏初,空气温度大,垫料、粪便会分解产生较多的氨、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从而会降低鸡的抵抗力。所以鸡舍内要经常打开,保持通风良好;还要及时清理粪便,勤换垫草。雏鸡出壳后24小时内…  相似文献   
8.
在猪的供精工作和饲养中,常遇到皮肤破损的病例:有擦破、抓破、咬破、刮破等。不及时治疗易引起感染。笔者用凡士林和青霉素调制成膏状涂抹患部49例,均获得满意疗效。其中公母猪患疥螨病擦破皮肤12例;仔猪疥螨病严重而致皮肤龟裂出血8例;调教种公猪时其蹄部抓破母猪皮肢7例;被鼠咬破皮肤17例,钉子、竹片等建筑材料刮破皮肤5例。 治疗方法 1、西药比例:白凡士林20克,80万青霉素1支,搅拌均匀成膏状,拌合用量视创伤部位面积大小和伤部多少而定。  相似文献   
9.
一、温度恒定。鸭出壳时绒毛稀少 ,自身调节体温能力差。要求温度为29~32℃ ,并保持恒定 ,一般利用小鸭本身自发热量自温取暖。如外界气温较低 ,可用蜂窝煤炉或电灯加温。室温维持在20℃左右 ,加温时间不超过10d。温度适宜与否应根据雏鸭的表现来判断 :雏鸭聚集打堆 ,不断鸣叫 ,说明温度过低 ;雏鸭远离热源 ,张口喘气 ,饮水增加 ,说明温度过高 ;雏鸭分散均匀 ,睡得舒适、安静 ,表示温度适宜。二、饮水开食。雏鸭出壳24~36h内要先饮水 ,后开食 ,最好供给温水。开食饲料宜用大米煮成半熟米饭 ,用清水淘过后 ,撒在木板或竹席上…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