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个试验是作为玉米在白天临空喷灌时,估测净蒸发量和净截留量而设计的。各净损耗量是指作物喷灌时喷灌机的耗水量与未喷灌作物的“常规”腾发量之差。作为临空喷灌的参考方法,采用了一种专门的近地面喷灌系统,这种系统完全排除了喷洒损耗和截留损耗。每一方法都采用两个灌溉周期:三天或两个星期,并且所有处理均获得相同的总水量。水量平衡是用水表计量供水量及用“中子扩散测湿装置”测量土壤湿度的方法确定的。产量通过样品的干重来测定。结果表明:每隔三天采用临空喷灌供水的处理,其有效差达0.1左右;除这一处理之处,其他处理间的差异并不显著;但这一处理比其他处理的耗水量多10%。根据本试验的成果及文献中所载的有关成果作出的粗略近似值表明,正常白天临空喷灌(两周一次)与夜间喷灌或地面喷灌相比,其多用的水量不会超出5%。  相似文献   
2.
1978年在浙江省水利局的支持下,我组和肖山县农业局协作在义盛公社进行了红麻喷灌试验。1979年在省水利局和省农机化办的支持下,又与党山公社车路弯大队协作,在前年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喷灌小气候效应对红麻增产的试验。  相似文献   
3.
浙江因受季风气候影响,四季雨量分布不匀,尤以7—8月常出现干旱,此时正值麻株旺长,需水量大,而自然降水量多数年份仅为麻地腾散量(即麻地土壤蒸发量和麻  相似文献   
4.
浙江是我国重要产麻区之一,黄红麻需要温和多湿的环境,而浙江省在黄红麻生育期中(7、8、9月)高温少雨,往往遭受伏、秋旱的威肋,致使土壤水分不能满足麻株生育期的生理生态需要。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及时补给必要的水分,已成为保证黄红麻高产稳产的一项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梨树的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特别是果实膨大时期,耗水量较大。此时在南方往往是高温干旱,蒸发量大于降雨量,而且常常出现数十天无雨的旱期,致使梨树遭灾减产。因此,在这时期水分成了梨树丰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从杭州种猪试验场历年梨的亩产和气象资料分析,早期(7月1日至8月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ILT)是由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呼吸器病。最初由May和Tittsier在美国罗德岛发现。Beadett(1930)首先证实是病毒所引起的。以后相继在日本、澳大利亚、英国、德国、荷兰、瑞典、马来西亚、南非等地发  相似文献   
7.
桑园喷灌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浙江省的杭嘉湖地区蚕桑生产历史悠久。从气候条件来看由于夏季和早秋常受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西伸的控制,天气炎热干燥,降雨量少。而这季节桑树旺长,故桑园土壤蒸发和桑树蒸腾量大,使根系活动的土层贮水量不断减少,常常降到桑树根系要求的适宜土壤水分指标以  相似文献   
8.
将新紫菜孢子体放置在5种不同的光照强度下[10、20、40、80、160μmol/(m2·s)]培养,测量叶绿素a(Chl a)、类胡萝卜素(Car)、藻红蛋白(PE)、最大光合效率(Fv/Fm)和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探讨光照强度对新紫菜孢子体的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20μmol/(m2·s)培养下的新紫菜光合色素(Chl a、Car和PE)含量在培养期间都呈现出一个较高的数值,培养30 d后的新紫菜孢子体的Fv/Fm呈现出较高值。80和160μmol/(m2·s)处理下培养至15 d时其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rETRmax)呈现出较高的数值,培养至30 d时其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呈现出一个低值。20μmol/(m2·s)条件培养下的新紫菜孢子体色泽呈现健康的紫红色,...  相似文献   
9.
桑黑枯型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有效控制桑黑枯型疫病[Mulberry bacterial blight(black wilt type)]在江苏省盐城市蚕区的暴发危害,研究了对该病综合防治的影响因素和有效防治技术。通过单因子试验发现,夏伐迟早、施肥方式、稀释药剂的水质、施药前是否摘除有病芽叶等措施均显著影响对桑黑枯型疫病的综合防治效果;施药器械、施药方法对综合防治的效果影响不明显。在发病初期摘除有病芽叶后,喷施100 mg/kg盐酸环丙沙星或100 mg/kg盐酸恩诺沙星,配合其它农业措施,在盐城市3个蚕桑重点乡镇的4个中试点,均有效地控制了桑黑枯型疫病的发生与危害。关键词桑树;黑枯型疫病;综合防治;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室外大棚省力化养蚕在规模蚕区推广速度很快,对缓解蚕室蚕具和大蚕饲养劳力紧张的矛盾,促进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室外养蚕蝇蛆多,防蝇条件又难以得到保证,蚕蝇蛆病的发生危害已日趋严重.据2005年春蚕期笔者在射阳县特佣镇1734 hm2的桑园调查,蝇蛆发生危害率一般在7%~13%,严重户达30%~40%,对提高茧质和效益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