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2014年和2016年四川牡丹种子为试材,采用方差分析法,研究了基质和赤霉素(GA_3)处理对种子生根的影响及GA_3处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以期探索四川牡丹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对于生根率和发芽率,2016年种子比2014年种子高,具有强的生活力。对于种子生根,草炭土生根时间短于沙土,生根率以及不同根长百分比显著高于沙土;GA_3处理虽缩短种子生根时间,但显著降低生根率,增大霉烂率;未经GA_3处理的种子,播于草炭土中生根率最高(90.38%)。对于种子发芽,GA_3处理显著缩短初萌期,根长显著影响发芽率;当根长30mm时,用100mg·L~(-1) GA_3处理,初萌期较短(70d),发芽指数较高(0.203),发芽率最高(81.25%)。四川牡丹种子萌发优化条件为,在20℃恒温条件下,采集当年生的种子播于草炭土中,待主根长度生长到30mm时,用100mg·L~(-1) GA_3处理12h,转入4℃低温下发芽。四川牡丹种子萌发困难是其濒危的主要原因,该试验为珍稀濒危物种四川牡丹的繁育和救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随着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川西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 rubescens人工林面积和蓄积量不断增长,已成为川西地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分析道孚县川西云杉人工林与天然林活立木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种间关联性差异,以揭示人工林群落动态变化及演替规律。  方法  采用典型样方法设置12块固定样地,测量每株活立木中心位置坐标、胸径、树高和冠幅等,运用点格局分析中的单变量Ripley’s L(t)函数和双变量Ripley’s L12(t)函数分别分析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群落中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  结果  ①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人工林群落内川西云杉种群密度呈下降趋势,而群落物种数逐渐增加;②人工林群落中活立木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表现为随机分布,而天然林内活立木空间分布以聚集分布为主;③人工林中川西云杉与其他阔叶树种无空间关联性,而天然林群落内主要树种间关联性在小尺度范围上呈不相关,在大尺度上表现为负相关。  结论  经过50 a人工恢复后,川西云杉人工林与天然林在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和种间关联性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生态恢复进程较慢。建议采取适当间伐与种植天然林优势树种相结合的方式,优化改造人工林结构,从而加快人工林向天然林群落演替进程。图3表1参35  相似文献   
3.
合理的森林恢复方式能提高植物多样性,进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我国南方红壤区研究了3种典型森林恢复方式(引进种恢复的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本地种恢复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和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的植物区系构成和植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1)湿地松人工林有155种植物,隶属66科118属,马尾松人工林有137种植物,隶属59科97属;天然次生林有226种植物,隶属86科160属,3种森林恢复方式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科属明显不同,马尾松人工林的优势物种和天然次生林更相似;(2)天然次生林的植物区系基本构成、植物区系类型种类高于马尾松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并且天然次生林的温带成分比例高于湿地松人工林;(3)恢复方式对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有显著影响,天然次生林的物种丰富度、辛普森指数明显高于马尾松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两种人工林之间差异不显著;(4)3种森林恢复方式的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相比湿地松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的植物群落组成与天然次生林更相似.总之,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多样性高于人工恢复的马尾松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本地种马尾松人工林在维持区域植物群落结构功能上优于引进种湿地松人工林.  相似文献   
4.
间套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能够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提升单位面积物质产出,同时还具有多重其他生态效益,是一种基于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农业发展范式。生态系统服务是评价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当前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从生态系统服务的角度论述间套作种植提升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从物质产出、土壤肥力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病虫草害和有害污染物控制等方面论述了间套作种植提升农田生态系统功能的实践及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间套作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理论框架和指标体系,并提出了间套作种植农田生态系统未来应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性评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决策的重要手段,其中的关键步骤之一是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四川省甘孜州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以县域为评价单元,选择物种层次和生态系统层次的8个指标(脊椎动物丰富度指数、特有性指数、濒危性指数、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自然生态系统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自然生态系统濒危性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净第一生产力(NPP)指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权法对各评价指标赋权值,对该区的县域进行生物多样性现状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康定县、理塘县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性综合评估指数最高;得荣县、乡城县评估指数最低,甘孜州各县现有自然保护区的分布比较合理。康定县、理塘县自然保护区分布面积最大,分别占该县域面积的44%和27%,生物多样性得到较好的保护。甘孜县和色达县为综合评估指数较高地区,但自然保护区的分布面积极小,建议增设不同级别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6.
漳江流域沿岸植物叶片中Si元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了漳江流域沿岸48种植物成熟叶片中Si元素含量及其随环境因子和在不同植物类群中的变化.结果表明,这些植物叶片平均Si含量为1.23%;不同植物叶片Si含量差异显著,含量最高的是笔管草,达5.88%;最低的是桃金娘,仅0.02%. 48种植物中的17种是Si积累者,叶片Si平均含量为2.53%;31种是非积累者,叶片中Si平均含量为0.28%.从植物所属科来看,含Si量较高的主要有禾本科、木贼科、紫萁科、凤尾蕨科、鸭跖草科和桑科植物.研究还发现从上游到下游,土壤Si含量随土壤粘粒含量和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加.马缨丹和鸭跖草叶片Si含量与对应土壤的有效Si含量呈正相关,桐花树和秋茄叶片Si含量与对应土壤的盐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全面评价草地生态系统质量,筛选确定草地参照生态系统。【方法】 文章基于遥感数据,从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功能与生态系统服务三方面选取指标构建生态系统质量评价体系及综合指数;引入Holdridge生命地带模型,进行生态地理分区;基于生态系统质量评价和生态地理分区结果对草地各分区开展参照生态系统筛选和质量评估;选取各个生态区前10%的值作为质量基线,高于质量基线的区域选为参照生态系统。【结果】 (1)2000—2020年甘孜州草地生态系统的质量呈现出北部低南部高的趋势。(2)草地生态系统可划分为34个生态区,剔除面积小于10 km2的分区,在后续草地参照生态系统筛选中涉及27个分区。(3)基于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筛选出的草地参照生态系统的面积分别为5 328.75 km2、5 323.75 km2、5 274.75 km2和5 274.25 km2【结论】 为受损草地生态系统确定参照生态系统,分析评价生态系统退化程度并判断其恢复能力,以及研究区的生态修复计划、目标和最终评估提供依据与基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