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植物赤霉素合成途径中,GA3ox将无活性的GA12和GA53转变为有活性的GA4和GA1,进而实现了调控植物生长发育。GA生物合成及其信号传导途径相关基因的研究备受关注。本研究对高等植物体内GA3-oxidase基因的克隆、组织表达、调控表达、功能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进一步深入研究GA3ox的互作、抗逆性等方面进行了展望,揭示GA3-oxidase氧化酶信号网络系统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对我国食糖安全起重要作用。但由于人工成本、地租等生产成本不断升高,导致甘蔗效益逐年减少。因此,如何提高单位面积甘蔗效益是当前甘蔗产业面临的重大问题。采用文献数据、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实地调查和试验结果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我国甘蔗间套种玉米历史和现阶段主要模式进行差异分析。宿根蔗间套种玉米主要有每行间种和隔行间种二行两种模式,且宿根蔗间套种模式当前只能靠人工操作,规模化发展难度大;新植蔗间套种玉米的主要方式有等行距每行种植、等行距隔行种植、宽窄行间套种(宽行2.4~3.2米)等模式,但是等行距间套种无法机械化种植难以推广,而宽窄行间套种模式适合机械种植但严重影响单位面积甘蔗苗数;甘蔗轮作玉米能实现机械化种植和管理,但是只能在甘蔗良种繁育基地推广应用。因此,选择适合的间套种品种和合理种植模式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狼尾草作为生物质能源原材料在南方贫瘠旱坡地生长对氮素的响应,研究4个施氮水平(0、112.5、225.0和337.5 kg N·hm-2)对能源型狼尾草桂能草1号农艺性状、产量、SPAD值、生物质能源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促进狼尾草横、纵向生长,随施氮量的增加狼尾草的株高、茎粗和单位面积有效茎数逐步提高,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鲜、干草产量的提高程度在施氮量超过225.0 kg N·hm-2后,有饱和趋势。施用氮肥还可明显提高狼尾草纤维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热值和折合标准煤产量,显著降低干物质、木质素和灰分含量,总体改善了狼尾草的能源利用品质;但施氮量达337.5 kg N·hm-2时,狼尾草热值下降,且对折合标准煤产量的增加作用不明显,降低了狼尾草的能源利用品质。此外,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112.5~225.0 kg N·hm-2),狼尾草氮肥利用效率并未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但施氮量达337.5 kg N·hm-2时,氮肥利用率显著降低。因此,狼尾草在南方贫瘠旱坡地种植,为获得理想的生物质能源材料需及时补充氮素营养,但施氮量不宜超过225.0 kg N·hm-2。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宿根黄化对甘蔗主要农艺性状及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对发生宿根黄化后甘蔗体内激素水平高低、叶绿素指数变化,以及分蘖、株高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化株经过了近40 d的生长,叶绿素指数达到40,与正常株刚出苗时的叶绿素指数相当,经过62 d基本完成复绿。正常株的株高、叶片数、节数和分蘖数的增量分别是黄化株的1285%、371%、860%和1650%。在5个观察期,正常株和黄化株的株高、叶片数、节数和分蘖数都有极显著差异;黄化株赤霉素含量比正常株低21.2%,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分别比正常株高17.3%和12.9%,与正常株差异显著;黄化株的玉米素、脱落酸和乙烯含量分别比正常株提高54.5%、195.5%和47.4%,与正常株差异极显著。本研究初步探索了宿根黄化对甘蔗主要农艺性状及内源激素的影响,为甘蔗宿根黄化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开展甘蔗健康种苗与常规种茎栽培比较试验,为延长甘蔗宿根年限和提高甘蔗产量提供科学依据。以桂糖42号健康种苗原苗和常规种茎为试验材料,设种植健康种苗12000苗/hm2(处理A)、健康种苗18000苗/hm2(处理B)和常规种茎90000芽/hm2(处理C)3个处理,统计分析其2年1新1宿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处理A和B的分蘖率和发株率均极显著高于处理C(P<0.01,下同);处理A和B新植蔗的株高极显著高于处理C,但其宿根蔗的株高与处理C宿根蔗的株高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2年间3个处理的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和产量均表现为处理B>处理C>处理A,其中,处理B和C极显著高于处理A,处理B与处理C差异不显著;处理间的茎径和蔗糖分均无显著差异。因此,采用甘蔗健康种苗直接生产原料蔗可持续保持原有品种的优良性状,有利于延长宿根年限,促进甘蔗优良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淮山药与黄瓜高效间套种技术,包括茬口安排、选地整地、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的内容,以为广西淮山药与黄瓜高效间套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选育适宜广西地区种植的早熟、高产马铃薯新品种,丰富广西秋冬种马铃薯品种.[方法]以日本品种Dezma作母本、日本北海道品系长系65号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系统选育方法进行选育.[结果]鲜薯食用型马铃薯新品种桂农薯1号表现为早熟、高产、维生素C高、商品性好,具有较强的耐酸咸性、耐退化、晚疫病抗性;株型直立,分枝少,生长势强;块茎大而整齐,芽眼少而浅,结薯集中,块茎休眠期短等,在广西秋冬种从出苗到成熟周期为80~90 d.2008年11月~2009年2月进行冬种产量比较试验,桂农薯1号鲜薯产量为30682.5 kg/ha,比对照东农303增产10.5%;2009年6~9月在广西高海拔地区进行品比试验,鲜薯产量为29829.0 kg/ha,比对照东农303增产12.6%.2010~2013年分别在不同地区进行区域适应性试验和生产试验,该品种平均鲜薯产量分别为37350.0、23751.0、30292.5、30205.5 kg/ha,比对照东农303分别增产35.3%、149.8%、14.2%和41.0%.桂农薯1号于2013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桂农薯1号是广西首个自主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适宜在广西各地秋冬种植及高海拔地区夏种.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不同分蘖力特性甘蔗品种的生产力差异及内在关联,为合理促进甘蔗分蘖及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提供参考,选用分蘖强的桂糖29号、分蘖中等的桂糖42号和分蘖弱的桂糖03-2112共3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2年新植试验,测定不同甘蔗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探讨不同分蘖特性甘蔗品种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因素,并分析它们在产量形成中的相互关系。2年试验结果表明,甘蔗的分蘖力与分蘖率成正比,强、中、弱品种间的分蘖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品种间的有效茎数也表现出相似的结果,分蘖力强的桂糖29号的有效茎数比分蘖力弱的桂糖03-2112多20 575条·hm-2,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通过甘蔗品质分析发现,分蘖强的桂糖29号和分蘖中等的桂糖42号的蔗糖分显著高于桂糖03-2112,这3个品种的主茎蔗糖分均高于分蘖茎,其中,2019年3个品种的主茎蔗糖分显著高于分蘖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甘蔗产量形成过程中,分蘖率和出苗率对产量的贡献是独立的;单位面积甘蔗有效茎数与分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不同分蘖力品种的株高和茎径与分蘖率均呈负相关,但不显著;分蘖率与蔗糖分呈显著正...  相似文献   
9.
推动现有甘蔗栽培模式实现从“甘蔗种茎”向“甘蔗种苗”变革,达到消除农民自留种目的,提高甘蔗产量和蔗糖分。以桂糖42号脱毒健康苗第3代种茎为材料,设完整单芽、1/2单芽、1/4单芽育苗、常规种茎种植(对照)4个处理,比较不同体积单芽育苗差异及移栽效果。结果表明,完整单芽处理的株高、苗粗、叶片数、根鲜重、根干重均显著高于1/2单芽和1/4单芽处理;1/2单芽处理的叶片数、根鲜重和根干重显著高于1/4单芽处理,而两者之间的株高和苗粗差异不明显;所有育苗移栽处理的成活率和有效茎数均优于常规种茎种植,产量和蔗糖分也高于常规种茎种植,其中完整单芽处理的产量和蔗糖分分别比常规种茎种植提高了18.13%和1.10个百分点,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完整单芽育苗的农艺性状、原料蔗产量和蔗糖分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0.
能源草新品系桂能草1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从国外引进的杂交狼尾草资源中经过多年选育出的能源专用型新品系.该品系和传统的牧草相比,生物产量和纤维素含量高;一年两收,一茬生育期约为150 d,适应性广,生长快,再生性强,抗逆性强;品比试验表明,其年干物质产量平均达到77.93 t/hm2,生物产量生产潜力巨大;经广西分析测试中心分析测定,干物率为36.3%,纤维素含量为57.0%,半纤维素含量为7.44%,热值高高达18.49 MJ/kg,灰分2.84%.桂能草1号新品系在南方大部分地区种植良好,由于既可以转化为乙醇,又可以制成固体燃料代替煤,所以有望成为我国南方优良的能源型纤维类草本作物.主要分析新品系桂能草1号的生物学特征,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为该品系发展生物质能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