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75-1984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专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报道了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协作组1975-1984年鉴定的9254个标样的结果,对发现的条中21-28号等小种进行了广泛研究,反映了我国小麦条锈菌的发展、变化及其与品种布局的关系,七十年代初的优势小种条中17号和18号急骤下降,出现频率分别由1975年的43.37%和20.78%下降到1977年的7.66和1.81%,而19号小种群则由1975年的15.06%上升到81.05%。进一步研究后将19号小种群中在鉴别寄主Trigo Eureka,丹麦1号,维尔和南大2419上有稳定的致病力差异的类型分别定名为条中23号、24号、25号和26号。其中25号于1981年在全国范围内上升为优势小种,1981-1984年出现频率达31.25-44.21%,其次是23号(12.48-27.58)和26号(5.84-24.64%)。新近发现的条中28号对当前作为抗原利用最广泛的洛夫林10等"洛类"品种有很强的致病力,是当前抗病育种的主要目标。本文还总结了我国小麦条锈菌传播,扩展的规律。这些对进一步提高我国小麦条锈病的研究和防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河中、下游农家小麦品种资源抗条锈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发掘旱原小麦育种亲本资源,研究农家品种的抗逆性是十分必要的。但以往对农家品种,国内外接种多种小种研究其抗锈性的工作很零星。解放初期卜慕华等在天然诱发杀件下,对15省的548份农家品种进行了抗条锈性鉴定;1962年季良、阮寿康研究了10个品种的耐锈性,其中有4个农家品种;近年来曾士迈为研究品种的水平抗性、对8个农家品种接种4个小种进行了测定。我们于1965年对中国农科院陕西分院保存  相似文献   
3.
小麦品种资源抗条锈病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陕西省是小麦条锈病常发地区。从1956—1964年九年中,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流行,其中1957、1958、1960和1964年出现过四次大流行,造成严重减产。1965年以来,推广了以“丰产3号”和“阿勃”为主的及“青春2号”、“武农132”、“生选2号”、“官村1号”等抗锈良种,其面积占麦田面积的80%。至1976年,我省关中小麦主产区,近十二年来基本上控制了条锈病的流行为害。实践证明,利用抗锈品种控制锈病灾害,是经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美国,最早是在1915年发现小麦条锈病的。1892年从美国西部采集的一个标本中鉴定出了小麦条锈病。美国关于小麦条锈病菌致病性的首次报道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