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木薯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优良品种的选育一直是木薯科研工作的重点,而多倍体的巨型性特点为其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多倍体研究大多是体细胞加倍,有性多倍化研究起步较晚,而本课题组通过2n配子有性活体杂交,成功获得了首例木薯有性四倍体植株。为了研究木薯有性四倍体的遗传稳定性,本研究分别采用:田间的农艺性状观测(生长稳定期)、流式细胞术、叶片染色体计数、蛋白质含量测定/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及淀粉含量测定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木薯有性四倍体各株系农艺性状均保持了母株器官巨型性的多倍体特征;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木薯有性四倍体各株系叶片DNA含量均为二倍体亲本(SC5)的两倍,相对应的叶片染色体数目也为二倍体亲本(SC5)的两倍,且视野中四倍体细胞所占比例均在90%以上;各株系蛋白质含量均小于二倍体对照组,且有性多倍体株系电泳谱带基本相似;在淀粉含量测定中,其各株系淀粉含量均小于对照组,且各株系之间含量波动较小。本研究结果表明木薯有性四倍体植株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对木薯多倍体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盐胁迫对植物形态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土壤盐渍化现象的加剧,世界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在盐胁迫的环境下,植物势必会做出应答从而改变其形态结构.对世界盐生植物的分布,盐胁迫对植物结构形态、细胞器的影响,以及植物对盐胁迫的结构适应性变化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24种热带禾本科植物的绿肥价值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集热区24种禾本科植物,对其N、P、K、Ca、Mg、S等17种矿质元素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这24种禾本科植物的N、P、K含量中等,纤维化程度高,根据分级标准,一级绿肥占4.2%,二级绿肥占50.0%,三级绿肥占45.8%;中量元素Ca、Mg、S和微量元素丰富,重金属含量低,是安全的热带绿肥;其中狼尾草和早熟禾本科植物的P、K、Ca、S、Fe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参试绿肥。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海南地区油茶未成熟胚再生体系,为油茶组培快繁和遗传转化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海南本地油茶合子胚为外植体,对其进行初代诱导、分化和增殖培养,筛选出最适于诱导分化的外植体胚发育时期,明确植株再生途径,从而建立分生结节组织植株再生体系.[结果](1)盛花期后240~300 d的油茶幼胚在改良MS+激动素(KT)2.0 mg/L+萘乙酸(NAA)0.2 mg/L+玉米素(ZT)5.0 mg/L培养基上,初代诱导率在90.0%以上,以分生结节组织为主;(2)分生结节组织的适宜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KT 1.0~2.0 mg/L+NAA 0.2 mg/L,增殖系数约4.6;(3)未成熟胚分生结节组织的分化培养基为改良MS+6-苄氨基嘌呤(6-BA)2.0 mg/L+NAA 0.2 mg/L+吲哚-3-乙酸(IAA)0.2 mg/L+ZT 5.0 mg/L+酸水解酪蛋白(CH)400.0 mg/L,平均每块分生结节组织诱导不定芽11.3个,不定芽以无糖暴露培养生根方式生根,移栽成活率为91.6%;(4)分生结节组织在改良MS+6-BA 2.0 mg/L+NAA 0.2 mg/L+ZT 5.0 mg/L+CH 400.0 mg/L上以分化体细胞胚状体为主,每块分生结节分化6.5个体细胞胚状体,具双子叶的体细胞胚状体在改良MS+6-BA 0.2 mg/L+IAA 2.0 mg/L+赤霉酸(GA3)0.5 mg/L+CH 200.0 mg/L培养基上有效成熟和萌发,萌发率为72.1%,胚芽和胚根有效伸长形成体胚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为94.7%.[结论]以油茶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通过分生结节组织方式增殖,可经体细胞胚状体发生和不定芽发生两种途径成功建立海南油茶未成熟胚分生结节植株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收集和评价中国热带地区油茶的种质资源,于2021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3个省(海南、广西和广东)的18个市县共收集了230份热带地区油茶(Camellia oleifera)种质资源,并对其地理分布、生存条件、形态学特征及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变异性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3个省18个市县的年均温度为21.2~24.3℃,年均降水量1 304.2~2 684.0 mm,海拔0.56~1 090.00 m;油茶的伴生植物共计33种,其中被子植物共计29种。果实颜色主要以混合色为主,形状大都为似球型或桔形;其叶形指数存在明显差异。11个经济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1.03%~145.10%之间,其中,叶形指数的变异系数较为稳定,而果实的果皮厚度是最重要的经济性状,它与果径、果高、鲜果质量、鲜籽重(质量)、鲜出籽率、籽数、千粒重(质量)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果皮厚度和叶形指数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施肥模式对越南油茶饼总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的影响,完善海南地区越南油茶施肥措施,促进越南油茶产业健康发展。设置常量复合肥(M1)、减量复合肥+蚯蚓土(M2)、减量复合肥+蚯蚓土+生物肥(M3),减量复合肥+中微量元素缓释肥(M4),减量复合肥+植物调节剂专用复合肥(M5)以及不施肥的对照组(CK)6组不同的施肥模式,测定不同施肥模式下越南油茶饼提取物的总多酚的含量,同时应用FRAP法、DPPH自由基清除法、羟基自由基(—OH)清除法以及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得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M1、M3、M4处理的越南油茶饼总多酚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均较CK高,其中,处理M4的总多酚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最高。此外,在施用复合肥的基础上增施中微量元素缓释肥能够进一步增强越南油茶饼的总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施用复合肥搭配中微量元素缓释肥提高越南油茶饼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以木薯嫩叶为材料,对其染色体制片技术的取样时间、预处理药剂、固定液、解离方法以及染色剂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取材时间为上午8:30~10:00,用0.1%秋水仙素与0.002 mol/L 8-羟基喹啉混合液室温预处理 3 h,经固定液(无水酒精 ∶ 氯仿 ∶ 冰醋酸=6 ∶ 3 ∶ 1)固定,用1 mol/L盐酸60 ℃下解离8 min,再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压片镜检,能取得良好的分裂相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木薯华南5号(SC5)和华南6号(SC6)两个品种的成熟体胚子叶为外植体进行体胚诱导培养。对诱导培养0、5、10、20、30 d的材料,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比较其酯酶(EST)和淀粉酶同工酶酶谱的差异。结果表明,酯酶同工酶的表达在品种间存在差异。SC5中E2和E3条带与SC6中E’2和E’3条带迁移率不一致,可能是品种差异的原因。表达最强的酶带在SC5中是E3,SC6是E’4。两个品种淀粉酶同工酶的区别在于,SC5诱导过程中最多时有3条酶带出现,而SC6自始至终只有1条酶带出现。SC5酶带最亮时出现在体胚诱导培养5 d时,且此时也是酶带最多的时候。SC6酶带出现的最亮时是在外植体诱导前和诱导培养20 d时。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鉴别出不同种油茶种苗,收集101份不同种油茶种苗作为试材,其中18份越南油茶、79份普通油茶、1份博白大果油茶、3份红花油茶,利用叶绿体基因组trnH-psbAmatK序列进行扩增并测序分析,随后对序列进行拼接及特征分析,并计算样本种间及种内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01份供试材料的trnH-psbA序列全长381 bp,有10个变异位点,可通过变异位点鉴别出越南油茶、红花油茶及部分普通油茶,系统发育树将越南油茶聚为一支,自展支持率为64%;matK序列全长797 bp,有5个变异位点,可通过变异位点鉴别出越南油茶、红花油茶及部分普通油茶,系统发育树将红花油茶聚为一支,越南油茶聚为一支,自展支持率分别为65%和64%。因此,trnH-psbA序列可对越南油茶进行有效鉴别,而matK序列可对越南油茶和红花油茶进行有效鉴别。该研究结果对避免油茶种苗混杂、规范海南油茶种苗市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