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1篇
  2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个小麦品种的抗旱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取河北省三个不同类型的抗旱高产品种石14、石15和邯4589,通过水旱两种不同的处理,考察抗旱指数、含水率、相对含水率、饱和亏缺、持水力、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以及田间性状表现和在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等各项抗旱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石15的综合抗旱性最好,其田间表现、抗旱指数、叶片相对含水率、饱和亏缺以及蒸腾速率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品种,但光合速率以及气孔导度略低于石14:石14的各项指标表现稍逊于石15.其中石14在生育期内耗水量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品种;而邯4589虽然也是高产抗旱品种,但是其各项指标表现不如其他两个品种.邯4589群体黄叶、干枯的程度和速度均比其他两个品种快。综合各种指标的考察,结果表明石14、石15均为高产型品种,在充分水肥条件下可能有更好的产量表现。其中石14较其他两个品种属于高产耗水型,石15为高产节水型,而邯4589与其他两个品种比较,其综合表现最差,但差异最小。在结果与讨论部分,针对抗旱与节水、抗旱性状的选择与抗旱育种以及抗旱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等问题也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分别用不同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培养滤液处理两种基因型(C103和B37)的同核异质系的玉米叶片,以提高玉米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说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与植物抗病性呈正相关,低浓度C毒素培养滤液本身能够作为激发子来诱导玉米获得抗性,故低浓度C毒素培养滤液作为激发子来诱导玉米的系统获得性抗性具有一定的广适性。对CB37和CC103的处理中,1∶60处理组效果均表现为较好,POD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3.
矮败小麦育种技术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遗传基因角度阐述了关键性种质资源与高效育种的关系,并介绍了矮败小麦的创制过程以及应用价值。详细阐述了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理论和具体技术路线,对矮败小麦育种工作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苹果矮化砧木B9嫩枝扦插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工控制温湿度条件下,利用当年生无毒B9组培苗木进行嫩枝扦插。不同基质对B9插条生根率的影响,以蛭石、河沙、珍珠岩2:2:1混合基质最高,生根率80.8%;不同浓度IBA对B9插条生根的影响,以1500mg/L的IBA生根率最高,达89.6%。使用1500mg/L的IBA处理和蛭石、河沙、珍珠岩2:2:1混合基质是进行苹果矮化砧木B9嫩枝扦插较为理想的组合。  相似文献   
5.
玉米小斑病菌复壮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7种培养基对出现退化的玉米小斑病菌进行复壮培养。结果显示:通过V8培养基和玉米苗浸汁培养基获得的复壮菌株,菌落形态表现为菌丝黑密粗壮,且生长速度(分别为6.46 mm/d和6.33 mm/d)、产孢量(分别为2.72×10^6个/mL和1.92×10^6个/mL)和致病力等均得到恢复与提高。复壮后的病毒粗提液,对C和N细胞质产生较强的专效性毒害,反映出对菌株复壮的高度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以2对同核异质玉米B37和Mo17叶片的原生质体为试材,并将原生质体随机分为4组,HMC毒素质量浓度分别为0、50、100、150μg/mL,处理时间分别为1、3、6h。采用吖啶橙(AO)与溴化乙啶(EB)荧光复染的方法进行检测,观察处理后原生质体的凋亡特征及细胞凋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HMC毒素处理玉米原生质体后发生细胞凋亡,并出现凋亡小体、染色质边集或环状染色质等凋亡特征;经不同浓度HMC毒素处理B37和Mo17玉米原生质体,CB37的最大凋亡率为10.80%,NB37为4.90%,CMo17为21.00%,NMo17为8.83%;HMC毒素对2种基因型的C、N细胞质所测结果一致,均为C细胞质对毒素敏感,先出现细胞凋亡,N细胞质出现细胞凋亡的时间相对较晚;C、N之间的细胞凋亡率差异显著,且前者高于后者。当毒素浓度不变时,细胞凋亡率随毒素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递增;当处理时间不变时,细胞凋亡率随毒素浓度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7.
四种棉花黄萎病毒素制备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大丽轮枝菌毒素的制备过程中常用几种不同的制备方法,究竟不同方法制备的毒素在毒蛋白含量上与致病力上有多大区别,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定量分析的相关报道。本文就几种常见的方法加以比较,在相同条件下本试验采用的方法四为最佳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培养滤液作为激发子诱导玉米获得抗病性。以一对同核异质玉米B37自交系为试材,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检测适宜诱导抗性的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培养滤液作为激发子诱导玉米抗病性的适宜诱导浓度,测定与抗病性相关酶的变化。经用1∶50和1∶60的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培养滤液预处理植株,再接种高浓度(1∶10)毒素培养滤液处理的病斑面积分别为(0.30±0.14)和(0.36±0.17)mm2,而对照为(2.70±0.24)mm2,是处理的7.5~9倍,差异极显著。经0~72 h的动态检测,以1∶60预处理效果为最佳,与对照相比,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平均提高了23.4%,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平均提高了65.9%,有害物质丙二醛(MDA)的含量平均降低了28.2%。叶片内部所产生的生化反应与叶片表面的抗性病理反应相吻合,证实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滤液本身能够成功地作为激发子来诱导寄主-玉米获得抗性。  相似文献   
9.
植物干旱响应生理对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干旱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的响应策略一直是抗旱生理的研究热点。本研究综述了干旱胁迫下植物抗旱基因转录调控、渗透调节、活性氧清除、保护蛋白以及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响应机制,并对未来植物抗旱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结合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手段挖掘机理;加强干旱与其他环境因子复合胁迫效应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不同单位根的功能及分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冬小麦不同单位根的特性、功能及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同单位根的根干重、根长度及吸(15)~N量等,由下而上依次减少。各单位根吸收(15)~N后,蘖根之间,蘖蘖之间皆可互相运转,但其运转比例不同,其功能模式是:(15)~N喂全株根或专喂初生根,则先供给主茎,其次是分蘖,而且随蘖位升高而递减;喂n单位根,则先供给n单位本身(包括主茎),其次是n+2或n-2单位的蘖(同侧蘖),然后是n+1或n-1单位的蘖(对侧蘖),最后是未喂(15)~N的根系。依照各单位根的功能,小麦根可分为3组:初生根组、次生根下位组和次生根上位组。各组根吸收肥料氮量占总氮量的百分比分别是26.7%、31.4%和41.9%。各组根的主要功能是:初生根组在小麦一生中都起重要作用,但主要是促进冬前分蘖;次生根下位组对巩固分蘖,促进穗部发育起主要作用;次生根上位组对提高结实率、籽粒灌浆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