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谢智飞 《农业考古》2020,(1):235-242
本文以1047年发生在北宋宫廷内的一场祈雨祭祀为研究对象,运用"剧场国家"理论,描绘了祈雨的"展演"相与"权力"相,研究了祈雨期内以展演为表征、以权力为暗流的人神、人地、人人关系。研究发现:一方面,祈雨是充满象征意义的展演式活动,祈雨人宋仁宗需要向天神与黎民展演德行,而展演德行又需借助于气象技术;另一方面,贾昌朝被罢相是多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罢相反映出北宋中期朝廷内激烈的政治纷争,其仍为庆历新政后权力博弈的延续。可见这场祈雨是一场德行的展演,也是实在的操纵帝国的权力之争。  相似文献   
2.
传统农业里,绿肥是春耕前稻田的基肥,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样,火粪之利众多,可改良农田,利于耕作。在宋代东南丘陵地区,农民虽认识到绿肥的功用,但是绿肥种植处于起步状态,并不普遍;而农民获取火粪的方式则是野烧与烧田。不过宋代以降,绿肥作物的推广种植同时伴随着烧田制作火粪的退缩。绿肥在后世的演变反映出在人口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农民为了增产,不断开辟肥源,寻找肥力更好的绿肥植物;而烧田的退缩则表明农人选择更高效的肥料。  相似文献   
3.
谢智飞 《古今农业》2019,(2):49-56,113
北宋笔记记载了大量的自然灾害,也记载了丰富的荒政。本文基于笔记史料,关注仓库救济、安置流民、稳定米价所运用的荒政,认为官仓的救济方式多元,但是存在库存不足的弊端;相对于单向的救助流民,以工代赈可促进贫富阶层的良性互动;中国南北官府在稳定米价的措施上呈现出差异性,南方的地方官府利用经济与行政手段稳定米价,经济手段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谢智飞 《农业考古》2019,(1):222-228
占候,既有占人事、卜吉凶、知未来之意,又有预测自然灾异和天气变化的内容。本文从北宋士人笔记中的占候出发,探讨占候的参与人群、类型及其反映的宋人思维特点。本文发现:社会的众多阶层参与占候,他们依靠经验或者知识预测天气;占候包含占风、占时、相雨等多种类型,它们内容丰富,有多样的预测方法;并且,占候反映出宋人重观察、重联系、取象类比的思维特点。  相似文献   
5.
南宋时期东南地区麦类作物种植空间的扩张是个特殊的历史现象,它是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与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南宋初期,小麦、大麦、荞麦等麦类作物被普遍推广到东南五路,麦作获得长足发展;但是,其兴也勃,其衰也忽,到南宋中后期麦类作物种植空间很快萎缩并稳定为稻作的补充。本文以社会经济史的视角,通过观察皇帝、地方官、北方移民、南方土著等利益群体的选择,从命令与奖惩、赈贷与租税、移民的饮食偏好、麦子的接济功能四个方面探讨麦作扩张的动力,得出以下结论:朝廷通过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推广麦作,命令与奖惩是透视行政手段的两个触角,赈贷与租税则是用经济手段加以调节的主要方式;北方移民的面食偏好促进了麦子需求的增长,在两浙、江南东路表现尤为明显,但在江南西、福建路,移民的面食偏好并未动摇当地的食米风俗;麦子被认为是“接绝续乏之谷”,在人地关系紧张的格局下,其接济功能促进稻农种麦以应对饥馑。总结而言,南宋东南地区麦作的扩张是两种动力的耦合——官府推动与移民饮食偏好,这是外在动力;麦子成熟于稻谷青黄不接时的天然属性,这是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