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从光、热、水等气候要素及耕作理念和田间管理等方面分析了2012年成县冬小麦歉收的气候成因和人为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为今后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陇南盆地的两当县、徽县、成县和康县气象站1971~2010年的气象资料,采取统计分析和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徽成盆地适宜栽桑养蚕的优势气候资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徽成盆地气候资源优势明显,极利于桑树的生长发育和桑蚕的产业化养殖,是栽桑养蚕最适宜的气候区之一。温润的气候和较长的无霜期为多茬蚕的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相对其他林果类经济树种,春季晚霜和春旱伏旱及秋季连阴雨等气象灾害对桑树的影响相对要小。  相似文献   
3.
陈剑雄  吴朝霞  许育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961-13963,13967
利用成县气象站地面资料和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3年6月19 ~21日成县暴雨-大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00 ~ 500 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我国大陆地区反复西伸北抬东退,持续地引导孟加拉湾西南暖湿气流沿横断山脉北上,在青藏高原低值区形成冷暖空气的交替汇集;当缓慢东移南下的乌山槽底部较强冷空气到达青藏高原东部时,形成的不稳定能量开始释放,强降水过程开始;地面要素表现为持续数日的高湿(水汽压在22 hPa以上)、高温(气温在25℃左右徘徊)、低压(气压低于894 hPa).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9—2009年成县日照等观测资料,分析了成县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与云量、雾日数、相对湿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成县41 a的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倾向率为-63.406 h/10a。总云量、雾日数的增加以及相对湿度增大都会导致日照时数的减少。  相似文献   
5.
许育良  陈剑雄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704-16706
从农业气候生态角度分析了影响成县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对成县小麦生产影响最大的气候因子是干旱.气候生态因子变化最大的是降水,其次是日照,积温变化最小.就降水而言,冬前变化大于越冬期,返青—抽穗期变化大于后期,形成生育中期出现干旱、后期易受阴雨危害的特征;日照对成县小麦的生育期影响主要集中在中后期(返青—成熟期);成县冬前积温有的年份过高,使小麦冬前旺长,造成越冬冻害死亡现象较为严重,后期积温不足影响小麦发育期进程和干物质的积累.因此,建议在选用小麦品种时,一要注重小麦属性,二要注意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性好,三要有配套的耕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