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薹对不同密度油菜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2.
我国稻鸭共作技术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稻鸭共作是起源于我国、成熟于日本的现代农业新技术,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综合经济效益显著的技术优势,是我国水稻主产区大力推广的生态农业新模式.就目前国内对稻鸭共作技术研究不深入、技术不配套、农民认识有误区、推广机制不适应、推广缓慢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应加强技术攻关,创新栽培模式,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机制,延长产业链,加快推广步伐.  相似文献   
3.
林胜  裴正峰    敏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365-7366
[目的]采用不同有机肥配方,探索有机肥平衡施用效果,以提高有机稻生产水平。[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检测不同有机肥配方的施用效果。[结果]在稻鸭共作模式下,平衡施用有机肥对水稻产量以及单位面积穗数有显著影响,但对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结论]试验基地采用施用"水稻秸秆堆肥15 000 kg/hm2+菜籽饼1 500 kg/hm2+鸡粪750 kg/hm2"的有机肥配方,有机稻产量达到6 200 kg/hm2,说明平衡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单位面积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稻鸭共作模式下有机肥组合施用效果,解决有机肥合理搭配和施用量问题。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不同有机肥组合施用效果进行抽样检测。结果:供试田块每667m2施用水稻秸秆堆肥1000kg+菜籽饼50kg+鸡粪50kg或水稻秸秆堆肥1200kg+鸡粪200kg,可获得有机稻380kg以上的产量。结论:稻鸭共作模式下,施用合理组配的有机肥不仅能够平衡土壤养分供应,维持地力,而且能够优化水稻经济性状,提高水稻产量,但对有机稻米品质的提高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
油用牡丹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具有适应范围广、含油量高、产量稳定、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基于此,从油用牡丹的品种选择、植地选择、苗木处理、栽植方法、栽植密度以及养护管理等方面重点介绍了油用牡丹的栽培技术,旨在发掘油用牡丹更多的价值,带来更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以培养学生工作岗位技能为根本目标,对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植物类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根据工作岗位能力要求选择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实训项目;实施小组分散实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提升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经过教学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获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对安徽省巢湖市园林彩叶树种资源及其应用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巢湖市园林绿化主要应用的彩叶树种共25科33种,其中乔木22种(占66.7%)、灌木10种(30.3%)、藤本1种(3.0%);园林彩叶树种中大多数的彩叶期集中在3月初至4月底,或10月至12月上旬;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红叶石楠,约占彩叶树种的95%,出现频率较高的是樟树、日本晚樱、木樨等18种植物,出现频率较低的是枫香、变叶木、鹅掌楸等;依据叶色及观赏期的分布可分为春色叶类、秋色叶类、常色叶类和斑色叶类四类;彩叶树种的应用主要是作为道路绿化中的行道树与彩篱等,以及在小区及附属绿地中的景观配置等。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彩叶树种种类较少、配植不合理及养护管理不到位。针对问题提出“优先开发本地彩叶树种资源,因地适宜加强引种驯化;合理配植,加强养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稻鸭共作生产有机稻米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作是起源于我国、成熟于日本的现代农业新技术,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综合经济效益显著的技术优势,是我国水稻主产区大力推广的生态农业新模式。沿江江淮低丘陵地区可应用种养结合模式,选用适宜水稻品种和本地麻鸭共作,科学管理,通过役用鸭的除草、除虫、培肥、中耕浑水来促进稻株发育,生产有机稻米和优质禽肉。  相似文献   
9.
<正> 棉花叶龄模式栽培技术是按照棉花的生育进程,以叶龄为主线,根据叶与其他器官的同伸关系,结合生育特点,归纳成一定的模式。以量化确定出棉花丰产的长势长相指标,从而能够准确掌握器官生长动态和数量变化,并根据各阶段的不利因素,主动提前采取相应的促控措施,使棉花协调生长。栽培实践证明:我省中部地区移栽棉花采用叶龄模式栽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