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地早幼龄树不能适期投产,一直是该品种生产中的严重问题。许多试验表明,采用单项或综合栽培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一优良品种的发展,甚至危及其作为优良品种的地位。我们为寻求本地早适期投产的途径,曾多次组织考察,就栽培措施、环境条件、砧木种类和品种等对本地早的生产性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区进行了柑桔省力化施肥研究和推广,从常规年施肥4~5次减少到年施壮果肥、采果肥两次,收到显著成效,受到广大桔农欢迎,仅1997年一年推广面积达333hm2左右,占全区柑桔总面积10%。省力化施肥的主要特点是施肥次数少、肥量足、时期准,达到省工、省本和高效的目的。主要效果有:一是年施肥每666.7m2仅需3个工,比常规年施肥10个工减少7个,节省工酬140余元;二是桔果提早着色3~4天,果面光泽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常规施肥果实提高0.4个百分点,果品质量提高;三是着果率提高,增产10%左右。省力化施肥应掌握的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3.
4.
蒋斌芳  陶杰 《浙江柑橘》1998,15(3):30-30
柑桔红蜘蛛是柑桔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发生代数多,数量大,防治次数多,成本高,果农迫切需要高效、低毒、低成本的新农药。因此,作者对台州市椒江东风植物激素厂研制的"锐特"乳油杀螨剂防治柑桔红蜘蛛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l试验材料和方法l.l供试药剂及浓度12.5%锐特乳油155倍(83.3X10-fy;2000倍(62.5X10-b;和2500倍(50X10-6);15%腿螨酮乳剂(上海农药厂产)2000倍(75X10-6)及空白对照。1.2试验方法试验园选择在台州市椒江区陶王村的14年生甜橙园。每667m280株。土埋朗巴力中等,管理正常…  相似文献   
5.
油菜素内酯是Mitchell1970年从油菜花粉中分离获得的新型植物激素,目前已知其生理效应与五,大类植物激崇不同。已有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合成的表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简称BR)对多种作物有良好的增产作用,且具使用浓度低、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6.
玉环柚钙处理防治裂果效果明显玉环柚在成熟过程中的大量而严重的裂果,是该品种生产中的最大问题。玉环柚的成熟期为10月中、下旬(农历节气为霜降前后)。9月下旬为裂果高峰期,为了避开裂果,在生产中通常的做法是早采。这种早采果品质差,消费者难以接受。在果实膨...  相似文献   
7.
本文评述了柑桔高温热害发生的过程和起因、热害导致柑桔异常落花落果的特点及其生理反应、热害发生的对策等。柑桔热害发生在柑桔年生育期花期和生理落果的时期。主导因素是突发高温,春梢猛发旺长加剧了热害的程度。柑桔热害发生主要表现为物候期进程紊乱,缩短了花、果脱落高峰时段的持续时间。突发陡升的高温使树体营养失调,碳代谢受阻,内源激素失衡,树体防御体系破坏,最终导致严重落花落果而减产,甚至当年绝收。应加强农田基础建设和以喷水降温为主的应急措施,减轻热害程度。  相似文献   
8.
蒋斌芳  陶杰 《浙江柑橘》1998,15(2):18-19
随着柑桔产销形势的发展,生产者已逐步从小农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以往的一套小农生产管理技术已不适应当今规模经营生产形势,省工、省本、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已被广大科技人员所重视,本试验以常规的一年施肥四次减少到一年施肥两次,以达到省工、省本、高效生产的目的。试验于1996、1997年连续进行两年,现将结果总结如下。l材料与方法且.玉立地条件试验园设立本区南在办事处水门村一农户桔园,品种温州蜜柑,10年生、桔园树冠覆盖率75%。桔园原为平原水稻田(壤土),种植后施肥以无机肥料为主,土壤较坚实,有机质含量较低,仅1…  相似文献   
9.
Ca~( )对水果如葡萄、水蜜桃等的保鲜、荫衰老作用,已有许多报告,但在柑桔上的保鲜作用,尚不多见。本研究在实验室探明Ca~( )对柑桔果皮中的果胶酸甲酯酶和聚半乳糖醛酶有抑制作用,而ABA和乙烯有拮抗作用的基础上,用CaCl_2和Ca(NO_3)_2的不同浓度的溶液对椪柑进行采前和采后处理,考察其对椪柑枯水发生及枯水进程的影响,以期为延长柑桔保鲜期探明一种实际可行的途径。本报告仅是初步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柑桔贮藏期中的青、绿霉致腐造成重大的贮藏期损失,始终是柑桔采后的重大课题之一。七十年代开始,在全国各主要柑桔产区广泛推广使用的托布津或多菌灵加2,4—D,对柑桔实行采前或产后的防腐处理,使柑桔果实在贮藏期中的青绿霉病发生得到明显的控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近年来已有研究报告指出,在连续数年使用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如多菌灵、托布津)以后,贮藏期青绿霉病的发生又日趋严重,这是由于抗苯并咪唑杀菌剂的新的柑桔青绿霉菌株产生所致。为此,研究重点转向筛选新的杀菌剂。虽然工作是富有成效的,但新的药物由于来源不易或价格昂贵均未能得到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