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叶蒲公英愈伤组织耐盐突变体诱导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大叶蒲公英耐盐突变体,以其叶片为外植体,进行了愈伤组织耐盐突变体的筛选。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的最佳培养基分别为MS+6-BA 0.5 mg/L+2,4-D 0.04 mg/L与MS+6-BA 0.4 mg/L+2,4-D 0.02 mg/L+NAA 0.2 mg/L。将继代培养5次的愈伤组织接种在含有不同质量浓度盐的诱导培养基上,经过4次耐盐胁迫,筛选出了耐盐的愈伤组织突变体。通过RAPD检测发现,在NaCl质量浓度为8、10、12 g/L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扩增条带与不含NaCl的培养基(对照)有差异,证明耐盐的愈伤组织中确实产生了DNA的突变。  相似文献   
2.
引入图像识别算法,以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中草药显微图像的识别。针对传统局部二值模式的不足以及K近邻法的多优解问题,加入邻域点灰度值间的关系,对所有的相邻像素进行二值化;以Chi平方统计法对直方图进行相似性度量;结合训练集与测试集,验证优化算法在中草药横截面显微图像识别方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区种植形式与密度对春玉米产量和生物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华北地区最佳密度条件下玉米群体产量的最优种植形式,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种植形式设带宽150 cm三密一稀[60 cm种植3行(行距30 cm)+90 cm大行距种植为一带]、带宽120 cm三密一稀[40 cm种植3行(行距20 cm)+80 cm大行距种植为一带]和60 cm等行距(CK)3个水平,副区密度设4.50万、6.00万、8.25万、10.50万和12.75万株/hm~2计5个水平,研究了不同种植形式与密度对玉米产量和生物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50 cm三密一稀种植形式中高密度栽培时,与对照相比,可以显著降低穗位高,增加叶面积指数,株高和茎粗差异不显著,抽丝后8.25万、10.50万和12.75万株/hm~2密度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平均值分别提高了15.00%、5.69%和19.82%;穗位高分别降低6.17 cm、2.17 cm和3.67 cm,有效降低倒伏风险;籽粒产量明显提高,6.00万和8.25万株/hm~2密度下分别较CK增产7.83%和6.72%。经回归分析,得到150 cm三密一稀种植形式的理论籽粒产量最大值为12 030.80 kg/hm~2,相应的定植密度为8.49万株/hm~2。  相似文献   
4.
正广平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海河平原的黑龙港流域,耕地面积35万亩,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主要农作物,夏玉米常年种植面积为21万亩。由于小麦普遍采用机械收获,秸秆还田率在90%以上,田间麦糠和秸秆量大、覆盖厚,为二点委夜蛾成虫产卵和幼虫发育提供了适宜环境。一、二点委夜蛾和地老虎的区别二点委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该虫在形态上与地老虎等存在明显区别。1、形态区别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一年两熟中秸秆还田的方式、现状。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查阅和专家走访等研究方法,总结和分析了华北地区小麦、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存在的相对还田量大、秸秆粉碎质量差、秸秆与土壤混合不匀、麦田病虫害加重及还田机械部件磨损严重等问题。并提出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玉米秸秆还田与收集利用并重、夏玉米秸秆及时粉碎还田、土壤轮耕、麦田施尿素调节C/N、造墒播种防病治虫、政府补贴推动等措施。为华北地区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机理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