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重庆市石柱县黄连中药材种植基地黄连叶片炭疽病病样为试材,通过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特征结合ITS、GADPH、CHS-1和ACT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引起该病的病原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引起重庆市石柱县黄连中药材种植基地黄连叶片炭疽病病原为博宁炭疽菌(Co...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辣椒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 spp.种类,并筛选防治药剂。【方法】采集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具有典型炭疽病症状的‘党武’辣椒叶片和果实,分离病原菌;采用单孢分离法、柯赫氏法则、形态学特征结合ITS、GADPH、CHS-1和ACT多基因序列分析,明确病原菌的致病能力及分类地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病原菌对6种化学杀菌剂和6种生物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病原菌鉴定为斯高维尔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covillei;室内药剂敏感性测定发现12种杀菌剂对C. scovillei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75%(w)肟菌·戊唑醇WDG、10%(w)苯醚甲环唑WDG和250 g/L吡唑醚菌酯SC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254、0.731、0.745 mg/L。其次是200 g/L异硫氰酸烯丙酯SL、3%(w)中生菌素WP、10 g/L申嗪霉素SC、80 g/L宁南霉素AS、200 g/L异硫氰酸烯丙酯EW和10 g/L蛇床子素ME,EC50分别为1.238、1.307、1.711、2.929、3.175和2.191 mg/L。将10%(w)苯醚甲环唑W...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筛选可应用于猕猴桃果实软腐病的高效生防菌株,为猕猴桃软腐病生防制剂研发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采集有猕猴桃软腐病发生的猕猴桃种植园健康植株根际土壤,利用解磷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土壤中解磷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菌落直径法、继代培养及发酵液抑菌试验等从中筛选对猕猴桃软腐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猕猴桃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35株解磷真菌菌株,通过对峙培养从中筛选出5株对猕猴桃软腐病菌具有拮抗作用且抑菌率超过50.00%的菌株,其中MHT0308菌株的抑菌效果最佳,对猕猴桃软腐病菌的抑菌率达87.71%,复筛抑菌圈也明显,抑菌直径达33.50 mm;MHT0308菌株的含菌发酵液和无菌发酵液均对靶标菌生长有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达88.13%和80.87%;猕猴桃果实经MHT0308菌株发酵液处理后对猕猴桃软腐病的离体防效达87.00%;根据MHT0308菌株形态学特征结合其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定MHT0308菌株为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结论]MHT0308菌株对猕猴桃软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菌资源用于猕猴桃软腐病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明贵州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fioriniae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有效药剂。方法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马缨杜鹃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选用二氰蒽醌、吡唑醚菌酯、 溴菌腈、丙环唑、苯醚甲环唑、肟菌·戊唑醇、四霉素、乙蒜素、蛇床子素及宁南霉素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进行测定;选择作用机制不同、抑菌活性较高的2种药剂按不同比例复配,测定其对马缨杜鹃炭疽病菌菌丝的联合毒力。结果 病原菌在5~35 ℃、pH 5~11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 ℃,最适生长pH为8,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培养基为PSA。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所选药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肟菌·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四霉素、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抑制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102、0.118、1.107、1.202和2.101 mg/L;其次为蛇床子素,EC50为6.803 mg/L。选用四霉素与苯醚甲环唑进行混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对病原菌的联合毒力较单剂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增效最佳配比为7 ∶ 3,共毒系数(Co-toxicity coeffecient, CTC)达584.56,明显高于其他配比;配比为6 ∶ 4和8 ∶ 2 时,对应CTC均在500以上,仅次于最佳配比。结论 马缨杜鹃炭疽病菌的生长受温度、pH、培养基成分、碳氮源影响明显。四霉素和苯醚甲环唑不同比例复配活性增效明显,可选择7 ∶ 3复配比例进行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