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1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5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沣东农博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法对该园区研学旅行活动及产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研学开展过程中在产品设计、研学服务、产品主体等方面存着许多不足,结合调研问题提出了要紧扣农业主题,提升研学产品设计、辅导员走进班级,提升研学服务水平、产品主体有针对性,探索研学新理念三点产品优化意见。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京津以南平原区未来30年地下水供需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0年京津以南河北平原区社会经济指标和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为基础,根据国民经济规划以及未来水资源利用的方式和方向,通过预测需水量及可供水量,对河北平原未来30年不同保证率下的地下水进行了供需平衡分析。预测结果表明,2010年河北平原平水年,总体缺水34.80×108m3/a,缺水率约17.91%,2030年时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供需水量有所增加,河北平原仍将不同程度的缺水,总体缺水44.40×108m3/a,缺水率约19.49%。最后提出了河北平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出路,为国家宏观决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表达载体系统(AnpeNPV expression vector system)在柞蚕蛹体内分泌表达柞蚕溶菌酶(ApLz),并建立重组蛋白的分离纯化方法。选用柞蚕30 kD蛋白信号肽构建分泌型转移表达载体pApBacDual-N1/L21Ap30kDSP,将Aplz基因克隆至该载体中,重组DNA转化感受态细胞DH10B/AnpeBacΔcc,通过抗生素抗性及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杆粒AnpeBacΔcc/phAplz,并经PCR检测确认。重组杆粒DNA转染Tn-Hi5细胞后得到具有感染性的重组病毒Anpe-NPVΔcc/phAplz。重组病毒感染柞蚕蛹6~7 d后收集柞蚕蛹血淋巴,利用His-tag Purification Resin和StrepTrap HP亲和层析柱对重组ApLz进行两步分离纯化。重组ApLz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蛋白质N端测序分析以及抗菌活性检测,结果显示,重组ApLz可以通过AnpeNPV表达载体系统在柞蚕蛹中得到分泌表达,经过两步层析分离得到的重组...  相似文献   
4.
4 香豆酸 :CoA连接酶 (4CL)是木质素生物合成过程中重要的酶 .该文利用简并寡核苷酸PCR法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PCR法直接获得了紫穗槐 4CLAcDNA全长序列 ,避免了复杂的构建、筛选cDNA文库的过程 .先用简并PCR得到了 4CLA1片段 ,又据此片段设计反向嵌套引物 ,用RACE方法获得未知的 5′和 3′端序列 .所获得的全长 4CLAcDNA ,编码 5 40个氨基酸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4CLA是典型的 4CL蛋白 ,含有预计的AMP binding位点、催化反应区和保守的Cys .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利用半蛾区测定方法,将同蛾区蛹期诱导抗菌物质活性、稚蚕期对柞蚕NPV的感染抵抗性进行了相关性的比较试验.初步结果表明:(1)同蛾区稚蚕期对NPV感染抵抗性强的.蛹期诱导抗菌物质活性也高,呈正相关关系,(2)蛹期诱导抗菌物质活性高的峨区,次代稚蚕期抗毒力(NPV)也强,呈正相关;(3)柞蚕五龄幼虫经大肠杆菌诱导后也能产生抗菌物质,且其诱导抗菌物质活性与溶菌酶活性趋于正相关.同时,供试的三个柞蚕品种,蚕期和蛹期诱导抗菌物质活性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6.
<正>凝集素(Lectin)是有机体中具有识别作用的一类蛋白质,它在生命过程中可能起着某种重要作用.凝集素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自 1888年H·Stillmark首次在蓖麻籽中发现凝集素以来,人们已陆续在植物、动物乃至于人类的某些组织和细胞中发现了凝集素.在昆虫方面,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相继在雪隐肉蝇(Sarcophaga peregina),蓖麻蚕(Philosamia Cynhthia ricini),家蚕(Bombyx mori)以及柞蚕(Antheraea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Grace、TC-100和MGM-448加20%胎牛血清和10%苯基硫尿做为细胞原代培养基,在27℃,pH6.2~6.4的条件下,对5龄柞蚕(Antheraea pernyi)幼虫血球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发现细胞在培养1h后基本贴壁,在相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三种培养基细胞形态各异,原代培养的细胞主要是椭圆形、梭形和不规则形,进行了45d培养试验,观察结果表明:三种培养基中Grace培养基优于其他两种,其新生细胞增殖较快,细胞透明,大约10d左右即基本长满瓶底,15d进行第一次传代,传代培养细胞主要以园形和椭圆形为主.利用Grace培养基培养传代第2代的细胞进行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NPV)的感染实验,通过相差倒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呈现出典型的细胞病理变化,感染7d细胞感染率可达75%.  相似文献   
8.
9.
本研究旨在查明板青颗粒薄层色谱鉴别时出现供试品的精氨酸斑点相对于对照品精氨酸斑点滞后现象的原因,并探讨该鉴别方法的改进措施。用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年版二部规定的方法进行板青颗粒薄层色谱鉴别实验,用斐林试剂检测供试品溶液制备过程中蔗糖水解生成的还原糖,对供试品溶解和蒸干等样品处理方法进行改进。结果发现,板青颗粒供试品溶液制备过程中,蔗糖水解生成的还原糖可以与精氨酸发生美拉德反应,导致薄层色谱斑点滞后;用95%乙醇替代稀乙醇、用自然挥发干燥代替加热蒸干进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以减少其中蔗糖的含量和还原糖的产生,可以有效解决斑点滞后问题。板青颗粒中的蔗糖在供试品溶液制备过程中水解生成的还原糖与精氨酸发生美拉德反应,是导致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滞后的原因,改变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可以有效消除蔗糖对板青颗粒薄层色谱鉴别的影响,解决了斑点滞后问题,对板青颗粒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