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水稻纹枯病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基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从贵州、湖北、湖南、河南4省7个稻区分离的101株纹枯病病菌菌株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01株菌株的EC50值介于0.365 5~4.832 7μg/mL之间,平均值为1.872 1μg/mL,菌株之间的EC50值最大相差13.2倍,其敏感性频率分布曲线为单峰连续曲线,近似于正态分布,因此,可将EC50值1.872 1μg/mL作为水稻纹枯病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基线。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稻绿核菌的分离方法,筛选防控稻曲病的有效药剂,采用孢子敲落法和火焰灼烧法分别分离不同成熟度的稻曲球,从形态学、致病性、rDNA-ITS序列等方面对HP-7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HP-7菌株对7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采用孢子敲落法分离鲜黄色稻曲球成功率最高,达98.33%,将HP-7菌株的rDNA-ITS序列在NCBI上进行BLAST比对,菌株HP-7与稻绿核菌相似度达99%,结合形态学特征分析确定HP-7为稻绿核菌。离体试验表明,戊唑醇和嘧菌酯对稻绿核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其EC_(50)值分别为0.109 1、0.158 5mg·L~(-1)。其结果可为稻绿核菌的分离鉴定及稻曲病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稻曲病为我国水稻生产上严重影响稻米品质与产量的重要病害,研究稻曲病菌侵染行为可为稻曲病抗性品种选育、防控药剂特异性靶标选择以及防控策略制定等提供理论参考。从稻曲病接种体系、初侵染源、侵染关键期、侵染位点、侵染过程、侵染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当前研究表明,稻曲病菌通过菌核或厚垣孢子越冬后形成分生孢子作为初侵染源,在水稻幼穗形成后通过人工注射将稻曲病菌分生孢子液注入水稻穗苞,病菌通过颖壳间隙进入颖内后,首先攻击水稻花丝,阻止水稻花粉成熟,阻断子房受精,劫持水稻营养库进而形成稻曲球。稻曲病菌与水稻花丝的分子识别机制、稻曲病菌如何激发水稻相关灌浆基因的表达进而获取营养物质形成稻曲球可能是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农药的减量高效施用成为植物保护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而对于施药器械组件的改进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为马铃薯生产中农药减量高效施用提供施药组件的选择和数据支撑,以马铃薯晚疫病为防治对象,比较低容量对称式喷头组合件和常规喷头施药防控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和省工省药效果。结果表明:使用对称式喷头组合件施药,药剂用量 100.00 g/667m2、150.00 g/667m2可有效防控马铃薯晚疫病,第 1次药后 7 d、第 2次药后 7 d防效分别达 63.6%、79.4% 和 69.0%、86.2%,且极显著高于常规喷头处理;低容量对称式喷头组合件平均施药时长仅 1.54 min/95m2,省工 53.89%;平均药液用量约为8.97 L/667m2,节省药液用量 63.37%。使用低容量对称式喷头组合件施药防控马铃薯晚疫病可在确保防效的前提下大幅省工省药,在马铃薯病虫害防控中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烟草黑胫病是由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引起的对烟草生产危害最严重和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其具有隐秘性强、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等特点。综述了烟草黑胫病的发生情况、危害特征、发病条件、作用机制、防控措施等内容,根据烟草黑胫病侵染和流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旨在为烟草黑胫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烟草香气是人的嗅觉器官对燃烧后烟叶的气味的综合感受。烟草的品质与其香气关系密切,直接影响烟草的质量和可用性。研究烟叶致香物质的性质、种类、检测技术等理论知识是生产香气浓郁且吃味醇和的高品质烟叶的重要基础。笔者从烟叶致香物质形成的影响因子、分类、检测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深入研究烟草香味物质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吡唑醚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新型广谱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控农作物上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兼具保护、治疗和叶片渗透传导作用,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等特点。吡唑醚菌酯上市至今已有近20年,在全球多种作物上登记使用,使用总量大、应用范围广,在土壤和水生态系统中蓄积污染,对环境和动植物存在较高的潜在风险。本文总结了吡唑醚菌酯的理化性质、作用特点及应用概况,对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及在动植物体内的代谢、毒理、检测方法、残留限量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吡唑醚菌酯的生态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价、降解代谢机理研究、环境污染修复、残留限量标准制定和科学施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