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哈尔滨市松花江漫滩区软土由松花江曲流作用垂向沉积形成,属河漫滩相软土,其厚度分布不均匀,主要成分为淤泥质土、粉质粘土和粉砂土,具有显著的区域特点。以哈尔滨市松北区河漫滩相软土层为代表,研究区位于哈尔滨市松北区文化中心环路K1+020--K1+220路段,属于松花江河漫滩区,通过现场地质勘查得出研究区软土层的位置和厚度等;对各个深度的土样进行最基本的室内物理性质试验,其中包括天然含水率、天然密度、重度、液塑限以及颗粒级配分析等;对各个深度土样分别进行室内直接剪切试验,得到各土层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以了解试验路段地基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从而揭示该类型软土的岩土工程性质。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市松北区文化中心环路建设项目K1 +020~K1 +220路段地基为松花江河漫滩软土,土体含水量高、空隙比大,地基承载力低.以该路段软土地基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碎石桩加固地基的原理出发,采用地质勘察、室内试验、现场监测、理论分析的方法对碎石桩处理河漫滩软土地基效果以及河漫滩软土地基的沉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碎石桩施工过程中,道路沉降速率较大,在9d内道路的沉降量达12 ~ 18 cm,碎石桩加速了软土地基的固结;碎石桩施工以后,道路的沉降速率明显减小,碎石桩显著地提高了软土地基的承载力.研究结果可以为河漫滩软土地基处理的设计与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准确地确定滑体的空间形态和稳定状态是制定滑坡治理方案的基础。在北黑高速扩建工程滑坡体勘察中,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对山体滑坡路段的地形图进行了测绘,初步确定的滑坡体的周界。以主滑动面为中心线,布设了四条高密度电阻率法测线,并在特征点位置进行了地质钻探。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反演结果结合地质钻探资料判断,该滑坡属于堆填土滑坡,一期工程的弃土带动其下坡积的粉质粘土沿基岩顶面产生滑动。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结合钻孔测斜管对滑坡进行了监测,准确地确定了滑动面位置,判断了滑体稳定状态,测得了滑体的移动方向及移动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国小兴安岭北部浅层滑坡的地质特征和变形特征.[方法]以穿越小兴安岭西北段的北安至黑河高速公路K178+ 530路段滑坡为例,采用地质勘察、地表GPS变形监测、路基和边坡土体地温变化监测等方法,研究分析滑坡的地质特征和变形特征.[结果]滑坡位于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区域内有岛状多年冻土层分布,由于大气降水、岛状多年冻土退化、区域气候条件和特殊的地质条件影响,滑坡每年5月末至11月初滑动,冬季处于稳定状态.至2014年1月,滑坡体中、后部滑动距离最大达113.32 m,滑坡体前缘向前滑动26.4m.[结论]滑坡体中、后部滑动速率大于前缘,滑坡滑动方式为推进式,滑坡的变形具有季节性、间歇性和低角度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以同抚公路青龙山农场支线试验路段为对象,研究土工织物散体桩加固季节冻土地区沼泽软土地基的应用效果。采用现场钻探得到试验路段沼泽软土的分布厚度,并对在不同深度取得土样进行室内物理力学试验;采用动力触探仪测试土工织物散体桩处理前后的试验路段地基土的强度变化。结果表明:在散体桩施工后,动力触探锥头阻力由0.5~5.0 MPa提升到5~10 MPa,复合地基桩间土的软土地基强度有了明显提升。在试验路段选择2个监测断面,在每个断面两侧路肩、中线位置设置沉降标,监测土工织物散体桩加固处理和路基填筑前后测点地基沉降量。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沉降量发生在土工织物散体桩施工过程中和路基填土施工过程中,在路基填筑施工完成,并经历一个冻融循环后,地基沉降量明显减小,说明试验路段所采用的土工织物散体桩加固处理地基措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