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福建省大雾分区客观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统计福建省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以及成雾的气象要素特征,总结出成雾的气象要素指标。基于福建省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利用完全预报(PPI)方法,建立由降水、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逆温等因子的预报概率方程,对大雾分区进行了客观预报。  相似文献   
2.
石顺吉  韩建志 《新农业》2010,(11):26-27
<正>砧木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大樱桃栽培的成败。适宜的砧木品种,其亲和性好、繁殖容易、固地性好,对土地条件、气候特点等有较强的适应性,对根癌有高度抗性,且能提高樱桃产量和品质,促进早结果、早丰产等。大樱桃砧木类型较多,目前我国应用的主要  相似文献   
3.
<正>大樱桃果实鲜艳,果肉柔软,香甜多汁,营养丰富,被誉为"果中珍品",但不耐贮藏,属于典型的时令水果。众多果农抓住商机,进行大樱桃温室栽培,其效益是露地樱桃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一时间温室栽培面积大幅度上升,但因品种选择盲目加之栽培管理技术不成熟,造成  相似文献   
4.
厦门市日照气候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郑礼新  张少丽  石顺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066-12069
利用厦门市两个气象观测台站的日照现测资料,对厦门市目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近55年来厦门市年、季、月日照时数均呈减少的变化趋势,主城区比郊区明显;春夏季比秋冬减少明显,其中夏季为四季中日照时数减少最明显的季节,冬季日照时数减少最慢;从各月来看,主城区8月、郊区7月日照时数减少最快;日照时数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明显的突变现象。另外,对影响日照时数的云量、雾日、轻雾日、霾日等气象因子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找出与厦门市日照时数变化相关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低云云量的增加以及雾、轻雾、霾等影响日照时数的天气现象日数的增多,是造成厦门市主城区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原因。而郊区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轻雾和霾天气日数的增多。  相似文献   
5.
近15年来厦门市酸雨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厦门市气象台酸雨观测站1992~2006年的资料,分析总结了近15年来厦门市降水酸度的时间分布特征,包括年均pH值和酸雨发生频率的变化,统计了酸雨逐月变化情况。结果认为厦门市属于重酸雨区,降水酸度及酸雨发生频率具有明显的月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红灯辽宁省大连市农科院选育的极早熟樱桃品种。果实肾形,整齐,紫红色,有光泽,果个大,平均单果重9.6克,最大果重15克,果肉较软,肥厚多汁。可食率92.9%,风味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18.2%,果柄短粗,品质优良,耐贮运。果核  相似文献   
7.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4月1日福建省一次致灾天气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地面锋前急流暖区内午后对流雷暴单体发展造成的。中高层的冷平流侵入对该次强对流天气的发生起主要触发作用。θse的倾斜锋区容易出现涡度的倾斜发展,使得对流层中层存在大量的潜热释放,同时有利于中层位涡的下传,从而对强对流区低空涡度的发展和维持起了重要贡献,有利于雷暴的发展和维持。在强对流发生区域对流层中低层出现了类似重力波的中尺度的波列分布,同时散度上也反映了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相间的波动特征。对流层中下层西风扰动、低空和对流层中上层的南风扰动,对强对流天气有重要贡献,对流层顶的东风扰动以及辐散作用加强了垂直运动的发展。强的垂直风切变是该次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