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水稻恶苗病俗名徒长病。公稻子等。该病分布于世界各稻区,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该病经过种子消毒及采用无病种子可基本控制危害,但个别品种或不经种子消毒,育苗期间温度高时发病较重。1症状识别此病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生。种子带菌是引起苗期发病的主因,重病种子往往不能发芽,或萌发后的幼苗不久即可死亡。轻病的种子长出的病苗往往徒长,比健株高出1/3,植株细弱,叶片和叶鞘变窄而长,全株呈黄绿色,根系发育不良,根毛稀少,部分病苗在插秧前、后死亡。在死苗上生有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相似文献   
2.
水稻丰收,培育壮苗是关键,而旱地条件下进行水稻育苗是培育水稻壮苗的有效途径。旱育稀植水稻秧苗技术是稻作技术上的一次突破,这项技术变直播为插秧,变湿育苗为旱育苗,变密植为适当稀植,这一技术使水稻生产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从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旱育稀植是水稻高产栽培综合技术的简称,除其他生产环节外,旱育壮秧应该是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县级农田面积较大,农作物病虫草草发生日益严重,常年发生面积都达到总面积50%以上,尤其是粮食作物的水稻“两迁”害虫、小麦条锈病、蝗虫等重大病虫,发生范围广、暴发性强、传播快、危害严重。目前各地的病虫防控大部分还是以农民单户分散防治为主,加之农民一家一户防治水平不高,往往这片地打药,虫子飞到那片地;那片地打药,虫子又飞回来,不仅效果差、  相似文献   
4.
论玉米生产中栽培与施肥及灌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栽培技术1.1良种选择必须因地制宜,正确选用杂交良种,并做到良种良法配套,这是玉米实现高产的重要保证。必须选用产量高、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的大尊型品种。1.2种子处理1.2.1晒种。精选的种子在播种前晴天晒种2-3天,能杀死病菌,增强活力,提高发芽率和提早出苗。1.2.2浸种。浸种能增强种子的新陈代谢,提高发芽和提早出苗。冷水浸种12-24小时,或温水(55℃左右)浸6-10小时。1.2.3拌种。播种前可用奶%乐果乳剂50克(1两)兑水3公斤拌种或其它的种衣剂拌种能防止鸟、兽、  相似文献   
5.
目前,很多农民在施肥上存在很多错误做法和认识误区,有的地区化肥用量严重不足或用量过高、施肥不规范、养分供应失衡的问题十分突出。不合理施肥造成的养分供应失衡会引起一连串不良反应,使农产品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6.
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是一项新的高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为探讨该技术在当地的适应性,对大豆行间覆膜示范区进行了有关调查,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县级农田面积较大,农作物病虫草草发生日益严重,常年发生面积都达到总面积50%以上,尤其是粮食作物的水稻"两迁"害虫、小麦条锈病、蝗虫等重大病虫,发生范围广、暴发性强、传播快、危害严重.目前各地的病虫防控大部分还是以农民单户分散防治为主,加之农民一家一户防治水平不高,往往这片地打药,虫子飞到那片地;那片地打药,虫子又飞回来,不仅效果差、效率低、而且增加防治成本.一旦暴发重大病虫害,比如蝗虫、草地螟暴发,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必须迅速组织大量人力同时集中灭虫.以我们目前的单家独户的病虫防治状况,能调动多少农民?他们又能防治多大面积?建立一支专业化防治队伍,及时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保障粮食安全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