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应用DNA条形码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开展15份太子参种质资源遗传差异分析。太子参DNA条形码显示:ITS1序列的突变位点占比最多为2.16%,rbcL6序列的突变位点占比最少为1.23%;psbA-trnH序列缺失位点占比最多为4.88%;ITS1序列的GC含量最高,达55.52%;psbA-trnH序列的GC含量最低,仅为24.71%。太子参SRAP标记筛选出9对引物,扩增出215个位点,其中42个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L)为19.53%;从扩增位点总数看,多态性条带丰富、清晰,既有共同位点又有特异性位点;7个居群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范围为0.3466~0.4985,Shannon信息指数(I)范围为0.5301~0.6917,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太子参种群基因多样性(Ht)为0.4004,其中种群内基因多样性(Hs)和遗传分化系数(Gst)分别为0.0901、0.3103,分别占Ht的77.50%、22.50%。种源间Gst为0.7506,即有75.06%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间,24.94%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内,表明太子参种源间遗传变异大于种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油茶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种类,为其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油茶病叶为材料,根据科赫法则,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致病性测定.在PDA培养基上挑取菌丝体并提取基因组DNA,进行ITS、ACT、CAL PCR多基因序列联合分析鉴定,通过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从油茶...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太子参叶斑病菌Phoma sp.FJZR01的固体发酵代谢产物,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RP-C18柱色谱和正相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并应用叶片穿刺法测定化合物对太子参叶片的毒害作用。结果表明,从菌株FJZR01固体发酵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结构鉴定分别为3-氯-4-羟基苯乙酸(1)、3-氯-4-羟基苯乙酰胺(2)、flemingipanic acid(3)、腺苷(4)、乙基α-D-吡喃葡萄糖苷(5)、甘露醇(6)。化合物1~6均是首次从太子参叶斑病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系首次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3-氯-4-羟基苯乙酸(1)在1 mg/mL对太子参叶片造成明显的毒害作用,形成组织坏死状叶斑,与田间发病症状相似。目前尚未有关于3-氯-4-羟基苯乙酸(1)致病性相关报道,是一种新发现的真菌毒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