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内蒙古6个群落野生华北驼绒藜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不同种群野生华北驼绒藜种水平遗传多样性较高,多态位点百分率(PPB)达到98.0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0.298 4和0.455 7;依据PPB、h和I估计的各种群内平均遗传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一致,依次为PA>PB>PD>PC>PE>PF。华北驼绒藜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4.333 2,大于1。根据聚类分析,大致可以将6个群落华北驼绒藜种群分为荒漠化草原种群和典型草原种群。生境片断化目前尚不足以导致华北驼绒藜特定基因丢失,发生遗传漂变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22份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种质资源的11个表型性状指标进行多样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除种宽外,22份百脉根种质间的表型性状均存在显著变异,表型性状指标变异幅度为12.11%~69.48%,各表型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茎长、株高、冠幅、种子周长、种子长、种子宽和种子长宽比的主成分载荷较高,是造成百脉根种质表型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根据聚类分析将22份百脉根种质分为3个类群,其中,第Ⅰ类群种质的种子小,但植株高大,第Ⅱ类群种质的种子小且植株矮小,第Ⅲ类群种质的种子和种荚大但植株矮小。综合评价11和12号这2份种质资源整体表现优良,且归属于第Ⅲ类群,具有种荚和种子较大的特性,可作为选育种子高产品种的目标亲本利用。本研究结果可为百脉根的种质应用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不同添加剂对晴隆白刺花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添加不同种类的青贮剂研究其对晴隆白刺花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设直接青贮、添加乳酸菌(1%FM)、纤维素酶(0.1%FM)、乳酸菌+纤维素酶(1% FM +0.1% FM)、甲酸(6 mL/kg FM)、蔗糖(3%FM)及乳酸菌(1%FM)+纤维素酶(0.1%FM)+乳酸菌(1%FM)+纤维素酶(0.1%FM)+甲酸(6 mL/kg FM)+蔗糖(3% FM)7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青贮过程中pH值总体呈下降趋势,添加剂处理显著低于直接青贮,其中蔗糖的效果最为明显(pH值3.97),乳酸菌+纤维素酶+甲酸+蔗糖处理也低(pH值4.04),品质较好;直接青贮的pH值相对较高(4.73);青贮后晴隆白刺花的粗蛋白(CP)略有下降,乳酸菌+纤维素酶+甲酸+蔗糖降幅最大,达11.18%,但CP含量仍较高,为15.41%,其他各处理CP均有所上升;单独青贮,晴隆白刺花的酸性洗涤纤维(ADF)虽略有增加,但粗纤维(C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均下降,且NDF降幅较大,达20.15%,而粗脂肪(EE)、无氮浸出物(NFE)含量相对增加,改善了晴隆白刺花的营养;各处理单宁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甲酸处理的降幅最大,达47.83%,乳酸菌+纤维素酶处理降幅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有机生产模式下牧草粘虫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牧草有机生产模式下的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防治,对有机牧草种植区和非有机牧草种植区的5种牧草,通过生物农药BT、农业防治即时刈割利用牧草和化学合成农药溴氰菊酯、辛硫磷处理,进行草地上的粘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农药BT防效与常规农药校正防效无显著差异,校正防效达到91.67%~98.59%;其次为即时刈割利用牧草,校正防效达到52.78%~81.35%,该法与有机生产理念高度吻合,可作为有机牧草生产中首选的防治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氮是植物生长的基本营养元素,对氮含量的监测有助于及时了解植物的代谢过程和健康状况.高光谱技术能够对叶片氮含量进行无损快速的检测,已成为叶片氮含量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高光谱技术对冷杉叶片氮含量进行估算,首先分别采用相关系数法、连续投影法、LASSO算法对4种形式的光谱变量R,R′,log(1/R),log(1/R)′...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混播人工草地,探讨了刈割强度与杂草入侵能力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入侵杂草的物种数、密度和生物量与刈割强度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其物种数随刈割强度的增加而呈增—减—增的趋势,密度随刈割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生物量在轻度刈割、中度刈割时降低,重度刈割时增加。从刈割强度对杂草入侵能力变化的幅度来看,刈割对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中杂草的入侵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华北驼绒藜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环境依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统计学中的半方差分析方法对4种群落类型华北驼绒藜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种群Ⅰ(华北驼绒藜+小叶锦鸡儿+短花针茅+多根葱群落)和种群Ⅱ(华北驼绒藜+大针茅+冷蒿+糙隐子群落)半变异函数曲线为球状和高斯模型,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型,种群较稳定;种群Ⅲ(华北驼绒藜+大针茅群落)和种群Ⅳ(华北驼绒藜+羊草+杂类草群落)半变异函数曲线为线形,空间分布格局为随机型,种群呈增长型.对种群分布格局形成有重要影响的15个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群落总盖度、华北驼绒藜种群密度、驼绒藜种群分盖度、坡度、土壤速效氮、土壤速效磷、年平均降雨量和人为干扰度是影响种群分布格局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9.
华北驼绒藜种群生殖分配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内蒙古草原区不同演替群落华北驼绒藜种群生物量生殖分配(RA)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从蕾期、花期到结实期,华北驼绒藜种群RA逐渐增加,但不同种群的生殖配置格局各异。华北驼绒藜种群在3个生殖阶段的RA基本均表现出随分布群落演替阶段的提高而下降的趋势。华北驼绒藜种群的生殖年龄大致可分为4个时期,即幼龄生殖期、过渡生殖期、稳定生殖期和衰退生殖期。3个生殖阶段RA均与种群密度显著正相关;在蕾期,土壤含水量与RA呈极显著正相关;花期和结实期,土壤速效氮均与RA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干旱频发,严重限制了作物生产和植被恢复。因此,鉴定天然耐旱植物物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白刺花(Sophora davidii)盆栽苗干旱处理,设置4个干旱梯度,分析干旱胁迫下白刺花根系生长生理指标,发现其根系最先感知到干旱来临,其根长、表面积、体积增加,生长素、赤霉素、脯氨酸、可溶性糖以及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上升;在重度干旱下白刺花也未发生严重脱水和幼苗死亡的现象,表明其有较强的抗旱性,适合在半干旱区以及喀斯特地区的生态恢复重建与饲料开发中应用。试验阐明白刺花抗旱的适应机制,揭示白刺花抗旱能力,为白刺花在西部喀斯特地区全方位、立体式产业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