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阴离子-非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既能抗盐又能耐温,可以用于高温高盐油藏提高采收率。以OP-10为原料,利用 L 酸等对其进行化学改性,合成了阴离子-非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合成条件,并评价了合成产品的界面活性。结果表明,合成的阴离子-非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抗盐性和较高的界面活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醛、酮、胺为主要原料,合成出了一种新型曼尼希碱缓蚀剂DS-19。以静态腐蚀速率为实验评价指标,用正交实验法对缓蚀剂的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实验条件下获得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胺醛酮摩尔比1.3:1:1、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4h。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缓蚀剂是以抑制阳极腐蚀过程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3.
《化工原理》是化学化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中通过将工程思维方法贯穿干理论教学和通过课程设计等途径,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工程观念,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硅酸钠、硫酸铁和硫酸为主要原料,采用复合共聚生产工艺,制备了聚硅硫酸铁(PFSS)絮凝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PFSS的制备条件。并与聚合铝、聚合铁、硫酸铁进行了除浊性能对比。研究表明,聚硅硫酸铁的最佳合成条件为:SiO2含量2%、Fe/Si为0.6、pH值为1、聚合反应温度为40℃、时间为20min。聚硅硫酸铁对模拟浊水及纯化油田污水具有较好的絮凝效果,优于聚合铝、聚合铁、硫酸铁等常用水处理剂。  相似文献   
5.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化工原理及相关基础课程的知识,完成以化工单元操作为主的设计实践。该教学环节在整个化工类专业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通过明确课程设计的重要性、精心选定课程设计题目、强化计算机应用、加强工程实践性等措施,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工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了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HCl、H3PO4及潜在酸FA复配,通过岩屑溶失性能测试,确定了缓速酸酸液配方:12%HCl+4%H3PO4+3.5%潜在酸FA。缓速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酸液与常规土酸相比,酸液的有效作用时间从2h提高到8h。岩芯流动试验表明,该缓速酸使天然岩芯的渗透率提高了3.931倍,具有良好的酸化解堵效果。  相似文献   
7.
《化工原理》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现行《化工原理》课程体系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化工原理》课程的特点,提出了突出《化工原理》理论的核心地位和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对课程进行合理安排的模式。实践表明,新的《化工原理》课程体系,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合成及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水溶液聚合,选择浓度为65%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为反应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为助剂,合成了絮凝剂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合成的最佳条件并评价了合成产品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合成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各因素的最佳水平依次为反应温度为80℃,过硫酸铵用量为1.6%,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用量为0.12%,反应时间为8h,引发剂用水量为9ml,所得到的絮凝剂的除浊率可以达到94.4%。并初步讨论了合成产品 PDMDAAC 与无机絮凝剂复配以及复合的絮凝效果,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合水油田长8储层敏感性及酸化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低渗储层酸化技术的配方体系存在针对性强的特点,具有对储层造成二次伤害的风险性。在分析合水油田长8储层矿物成分的基础上,开展了储层的敏感性评价试验,研究了盐酸、土酸和CQC-8、CQF-8缓速酸对合水油田长8储层的酸化适应性。溶失率试验结果表明,盐酸的溶失能力较弱,土酸和CQC-8、CQF-8缓速酸的溶失性能可以满足现场要求;岩心酸化试验结果表明,注入缓速酸后,合水油田长8储层岩心渗透率大幅度提高,CQC-8和CQF-8缓速酸的深部酸化改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化工原理》重点课程建设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化工原理》重点课程建设的内涵,重点介绍了《化工原理》重点课程建设的思路、实践过程与成效。通过构建新的《化工原理》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条件建设,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促使《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