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9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4篇
  14篇
综合类   118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2年4—9月在江苏南京采用0、30、60、90和120 mmol/L NaCl浓度为0.3%的Hoagland溶液,对3个辣椒杂交种的幼苗进行了耐盐驯化;在人工气候室内,采用砂石栽培,用高浓度NaCl溶液(100和200mmol/L NaCl,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对上述材料进行了盐胁迫处理,利用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对盐处理辣椒幼苗进行了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1)早期驯化对后期高盐分胁迫带来的影响,以60 mmol/L NaCl的驯化效果最为明显,所测定的9种表型性状指标,除了单株分支数、主茎节数外,大都极显著地优于其他NaCl处理浓度的;(2)低盐驯化过的3个辣椒品种在高盐处理时,除了单株分枝数和主茎节数外,3号品种其余性状大都优于1号和5号品种的;(3)检测植株叶绿素荧光参数,盐胁迫处理与对照相比,Fv/Fm、Fm、Rfd、qP荧光参数表现为下降,NPQ则表现为上升;(4)60 mmol/L NaCl驯化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优于其他盐浓度下的驯化品种。综合上述,盐驯化条件能够显著提高3个辣椒品种的耐盐性,最佳盐驯...  相似文献   
2.
2005--2006年利用我国惟一的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研究平台,以三系杂交籼稻汕优63为供试材料,设计比大气CO2浓度(对照,370umol.mol^-1)高200umol.mol^-1的FACE处理(570umol.mol^-1)和施N量为125kg·hm^-2(LN)、250kg·hm^-2(NN)处理,研究其对汕优63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季平均,FACE处理使汕优63移栽-分蘖中期、分蘖中期-拔节期、拔节-抽穗期和抽穗-成熟期干物质生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9%、20%、32%和41%,结果使成熟期生物产量显著增加(+33%);(2)与干物质生产量相比,汕优63平均叶面积指数(LAI)和净同化率(NAR)对CO2的响应有相似的季节性变化趋势,但LAI的响应值明显大于NAR;(3)FACE处理使汕优63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和稻穗占地上部干重的比例下降,而使茎鞘占地上部干重的比例明显增加;(4)三系杂交籼稻汕优63成熟期生物产量以及不同生育阶段平均LAI、NAR和干物质生产量对FACE的响应与粳稻品种存在明显差异.而干物质分配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3.
2005、2006年利用我国惟一的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研究平台,设计施N量为125kg·hm^-2(LN)、250kg·hm^-2(NN)处理,研究大气CO2浓度比对照高200umol·mol^-1的FACE处理对三系杂交籼稻汕优63根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FACE处理使汕优63不同生育时期单位干质量根系的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α-萘胺氧化量等根系活性指标均极显著小于对照。由于FACE处理促进汕优63根系发生量的大幅度增加,因此分蘖期、拔节期其单穴根系活性与对照多无明显差异,到抽穗期FACE处理单穴根系活性显著大于对照;(2)拔节期、抽穗期汕优63每穴的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根系体积、根干质量与单位干质量根系活性的关系密切,根量越大单位于质量根系活性越低;(3)不同生育时期汕优63植株含氮率与单位干质量的根系活性多呈正相关,植株碳氮比与单位干质量的根系活性多呈负相关;(4)FACE处理汕优63根系生长量大、植株含氮率低、碳氮比高等可能是造成其单位干质量根系活性低于对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地球环境日趋恶化。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文章在分析工业生产系统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和过程末端治理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理念——宏观上依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在中观上采用工业生态学原理,在微观上实施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即从客观上运用熵、工业生态学、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的理论调配资源,组织工业企业,进行生产。最后对排灌机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惠远1401于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早熟棉花新品种。本文介绍了惠远140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对FACE(大气CO2浓度增高)响应的差异。方法 以常规粳稻、杂交籼稻、常规籼稻共6个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FACE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 1)FACE处理极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平均增加24.17%, 常规籼稻增幅最大,FACE和对照均以杂交籼稻最高;2)FACE处理显著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常规粳稻增幅最大,并显著增加了杂交籼稻和常规籼稻每穗粒数;3)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成熟期吸氮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成熟期吸氮量平均增加21.23%,杂交籼稻增幅最大, FACE和对照均以常规籼稻最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平均增加7.33%,杂交籼稻增幅最大,FACE和对照均以杂交籼稻最高。成熟期吸氮量对产量促进作用略大于成熟期氮素籽粒生产效率;4)FACE处理降低了植株含氮率,成熟期平均下降0.105个百分点,常规粳稻降幅最大。FACE处理极显著提高植株干物质量,成熟期平均增加23.95%,常规籼稻增幅最大;FACE处理显著提高常规籼稻和杂交籼稻成熟期单穗吸氮量,分别增加10.79%、13.93%,但常规粳稻下降了9.60%;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成熟期群体吸氮强度,平均增加22.29%,杂交籼稻增幅最大。FACE处理对水稻全生育期天数无显著影响;FACE处理显著提高茎鞘、叶片、穗各器官吸氮量,叶片增幅最大,平均增加51.86%,杂交籼稻增幅最大;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不同生育阶段吸氮量,抽穗-成熟阶段增幅最大,平均增加108.90%,杂交籼稻增幅最大;5)植株干物质量、单穗吸氮量、吸氮强度、穗吸氮量、抽穗-成熟阶段吸氮量对成熟期总吸氮量的促进作用分别大于植株含氮率、单位面积穗数、生育天数、茎鞘叶吸氮量、移栽-分蘖和分蘖-抽穗阶段吸氮量;6)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降低了每百千克籽粒需氮量,前者平均增加24.16%,常规籼稻增加最多;后者平均降低4.7%,常规籼稻降幅最大。结论 FACE处理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但品种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设计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等 7个施氮期处理 ,研究其对“扬稻 6号”谷壳生长、谷粒充实及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不施肥相比 ,施用基肥有利于扬稻 6号谷壳增大 ;施用粒肥有利于谷粒充实 ;施用分蘖肥既可促进谷壳增大 ,又可促进谷粒充实 ,从而使粒重显著增加 ;施用促花肥、保花肥或在基肥的基础上过多施用穗粒肥 ,虽可增加籽粒的充实度 ,但使谷壳明显变短变窄 ,粒重比对照显著降低 ;粒重与谷壳的长度、宽度和投影面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依次为 0 9396 、0 94 86 和 0 9894 ;粒重高低主要取决于谷壳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的一些相关性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对植株的干物质量、氮素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生育期、株高、成穗率、穗部性状等进行了测定。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分为 6种类型,研究不同NUEg类型品种生育期、株高、成穗率、穗部性状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1)高NUEg品种生育期(特别是播种至抽穗)较短,NUEg与全生育期、播种至抽穗天数呈显著负相关; 2)不同NUEg类型品种间株高无显著差异,株高与NUEg无密切关系;3)高NUEg类型品种分蘖成穗率高,分蘖成穗率与干物质运转及氮素运转关系密切;4)高NUEg类型品种穗长较短,着粒密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正>恶性水肿病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创伤性传染病。家畜主要因去势、段尾、分娩、外科手术、注射等感染病菌所致,且多发生于牛、马、绵羊,2006年10月,笔者在甘肃张家川白石嘴牧场遇见1例,并从病理学和病原学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在原有的转基因动物制作方法基础上作了改进,获得了一些新的方法,如逆转录病毒注射MII期的卵母细胞,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法,精子与外源基因合并注射卵母细胞作为核体法以及基因打靶法等。此外转基因动物鉴定和应用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