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植物显微及超微结构变化与其抗逆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的形态结构总是与环境相适应.环境逆境影响植物生长,并可引起植物形态结构的相应变化,如干旱胁迫下根的皮层层数减少,以缩短水分横向运输的距离;盐胁迫使根表皮和皮层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增加,可为渗透适应补充能量.高盐下,茎皮层细胞叶绿体内淀粉粒数目显著增多,体积增大,既缓解了能量的短缺,保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又可提高渗透压,利于水分的吸收与保持.有些旱生植物的叶子上常有浓密的表皮毛或白色的蜡质,这可能与减低蒸腾作用和反射强光有关.本文概括了不同逆境下植物根、茎、叶的显微及超微结构变化,并对这些结构变化与植物抗逆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植物抗逆性机理研究和抗逆性品种培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兔儿伞与AM真菌之间是否存在共生关系,同时调查松嫩盐碱草地兔儿伞根际AM真菌多样性,采用染色法与形态学鉴定的方法探究兔儿伞根系的AM真菌侵染情况及根际土壤中的AM真菌种类。结果表明,9个采样地的兔儿伞根系均被AM真菌侵染,且各采样地的侵染率均达到100%、侵染强度为40.57%~79.05%、丛枝丰度为5.52%~29.99%、泡囊丰度为14.76%~43.0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与侵染强度、泡囊丰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侵染强度与丛枝丰度、泡囊丰度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孢子密度与侵染强度、泡囊丰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鉴定得到AM真菌13属34种,球囊霉属(Glomus)9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8种,斗管囊霉属(Funneliformis)4种,双型囊霉属(Ambispora)、根孢囊霉属(Rhizophagus)、隔球囊霉属(Septoglomus)各2种,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多样孢囊霉属(Diversispora)、多氏囊霉属(Dominikia)、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巨孢囊霉属(Gigaspor...  相似文献   
3.
引种是指从当前的生产需要出发,从外地区或外国引进作物新品种(系),通过适应性试验,直接在该地区或该国推广种植的过程.盲目引种经常造成引种的失败,现通过对引种失败的几种可能原因进行综述,总结引种失败教训,对未来园林植物的引种栽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曝气条件下,沉水植物金鱼藻对寒区静水湿地水体净化作用和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从寒区静水湿地水体采集样品,在实验室投加金鱼藻的固定容器中进行曝气处理,测定总氮(total nitrogen, TN)、总磷(total phosphorus, TP)的去除效果;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时间和不同处理间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结合水体理化因子分析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结合金鱼藻用量和能耗,金鱼藻种植密度为4.44 g·L-1,曝气12 h条件下可达到良好的水体净化效果,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51.23%、89.27%。微生物样品测序共得到3 283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核心OTU数量为107个,对照组中特有OTU数量较多。总体上看,各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均未增加,组间差异显著性逐渐降低;优势门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投加适量金鱼藻可提高优势门的相对丰度,但曝气处理使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不同样品间微生物属水平上存在较大比例的未分类类群,变形菌门多核杆菌属具有较高的相对丰度,投加适量金鱼藻和曝气处理有利于提高其相对丰度。与对TN、TP浓度变化的影响相比,投加金鱼藻和曝气处理对微生物优势类群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是土壤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真菌,可以降低水分、干旱、低温、盐碱、重金属胁迫和病虫害等逆境条件对植物造成的伤害,提高植物在逆境中的抗性。首先介绍了 AM 真菌的形态特征,之后对各种逆境条件下 AM 真菌的作用进行论述,为 AM 真菌在逆境条件下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了解盐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探究AMF对蒲公英耐盐性的效应,并为改良盐碱化农林及城市用地提供新思路,在盆栽条件下,对蒲公英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并用不同浓度(0、100、200、300、400 mmol/L)的NaCl溶液进行处理,利用ICP-AES法测定了植株地上部K、Ca、Mg、Fe、Cu、Zn、Mn的含量.结果 表明,接种处理60 d时AMF与蒲公英形成了明显的共生结构,盐胁迫后AMF在蒲公英根系的侵染率达到了54.2% ~ 71.3%;与不接种相比,接种摩西斗管囊霉提高了各NaCl浓度下蒲公英地上部的Mg、Cu、Zn的含量,且在100、400mmol/L NaCl浓度下使Mg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4.31%、33.22%,在0、200、300mmol/L NaCl浓度下使Cu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2.33%、43.99%、28.48%,在200、300、400 mmol/L NaCl浓度下使Zn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2.38%、27.55%、21.04%;同时,接种处理增加了在0、100 mmol/L NaCl浓度下的K含量以及在100、200、300 mmol/L NaCl浓度下的Fe含量,接种处理减少了一定浓度范围内(0、200、300mmol/L)植株对Ca的吸收量,对Mn含量没有显著影响.AMF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蒲公英的营养吸收状况,提高蒲公英耐盐性.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松嫩盐碱草地旋覆花(Inula japonica)根围AM真菌侵染特性及其多样性,本研究对黑龙江省肇东市西南部松嫩盐碱草地旋覆花根系和根际土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pH的土壤生境下,旋覆花根系均被AM真菌侵染,在土壤pH为8.76时,侵染率达到100%,泡囊丰度与丛枝丰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5.67%和74.32%;在土壤pH为8.71时,侵染率为85%,泡囊丰度与丛枝丰度最低。通过形态学鉴定共分离出AM真菌8属37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21种,占总种数的56.7%,为优势属,根内球囊霉(G.intraradices)和幼套球囊霉(G.etunicatum)是优势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6种,占总种数的16.2%;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3种,占总种数的8.1%;和平囊霉属(Pacispora)、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各两种,各占总数的5.4%,巨孢囊霉属(Gigaspora)、多孢囊霉属(Diversispora)、原囊霉属(Archaeospora)各1种,各占总数的2.7%。  相似文献   
8.
根据西伯利亚蓼叶片cDNA文库中获得的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t proteins,LEA)基因的部分序列,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成功克隆了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基因(LEA),命名为PsLEA(GenBank登录号:FJ478172)。该基因全长686bp,5'非翻译区为102bp,3'非翻译区为131bp,开放读码框为453bp,编码150个氨基酸。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正常情况下PsLEA基因在西伯利亚蓼的叶、茎和地下茎中皆有表达,其中茎中表达量最高。3%NaHCO3诱导胁迫下,叶、茎、地下茎中PsLEA表达均受到影响且表达模式存在差异,说明PsLEA基因与西伯利亚蓼的耐盐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石刁柏种子为试材,在恒温25℃,光照强度3 000lx,相对湿度66%的条件下,以累计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为指标,探讨了不同栽培基质、不同浓度GA3和PEG溶液处理对石刁柏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基质对石刁柏种子芽率影响不大,但却对胚根长度有一定的影响,3种不同基质中胚根长度的排序为沙子珍珠岩∶蛭石=1∶1蒸馏水;石刁柏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在GA3溶液浓度为50mg/L时最高,其发芽指数与GA3浓度呈负相关;石刁柏种子发芽率与PEG浓度呈负相关,发芽势及胚根长度随PEG浓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PEG浓度为2.5%时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黑龙江省大庆地区猫下泌尿道疾病(FLUTD)的发病规律,本调查收集大庆地区4家宠物医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704例有完整病史、临床检查、血液和尿液分析结果的病例,对其病因、患猫年龄、发病季节、品种、性别和去势(绝育)情况、体重、食用粮、共同居住猫数量、发病史、临床症状和血液生化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引起猫FLUTD的病因主要包括猫自发性膀胱炎(FIC,n=351,49.9%)、尿石症(UC,n=227,32.2%)、细菌性膀胱炎(BC,n=70,9.9%)、尿道阻塞(UO,n=52,7.4%)和膀胱肿瘤(BT,n=4,0.6%);1~6岁猫多发(n=649,92.2%);春季和冬季(发病率分别为43.6%和22.7%)是高发季节;短毛猫易发(n=606,86.1%);公猫发病率(n=478,67.9%)明显高于母猫(n=226,32.1%),尤其是去势公猫(n=265,37.6%);各诊断结果组间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食用干粮猫的患病率(n=393,55.8%)高于食用湿粮的猫(n=160,22.7%)和干湿混合粮的猫(n=151,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