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农耗时间随之减少,这为玉米晚收增产创造了条件。通过对比最近五年的9月中下旬温度与常年同期温度发现,这一时期的温度升高明显。在保证充足水分供应的前提下,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提高灌浆强度,延长了玉米后期灌浆时间,增加了玉米产量。通过研究发现,本地区玉米主栽品种在本地区恰当的收获时间是9月30-10月10日,此时收获能达到最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物理量场,对造成深秋菏泽区域性暴雨的成因进行个例分析,结果表明:贝湖的冷低涡中心与日本南部洋面上的台风长时间维持,中高层有暖舌北(或东北)上,中低层有较强西南气流和高温、高湿的能量带源源不断向北输送,在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和水平风切变的作用下造成了此次暴雨。还利用K指数和V-3θ图对此次暴雨的前期特征作了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菏泽市冬春季节气温经常出现异常,气温的变化极易影响小麦前期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小麦产量。气温过高则会造成小麦地下地上部生长失调,根冠比失衡,易出现旺长和倒伏。气温偏低则小麦的次生根条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减少,不利于小麦后期的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4.
小麦是鲁西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高产优质的关键是在选用良种和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及整地的基础上,力争一播全苗,实现壮苗越冬,并做好返青后的田间管理工作,确保小麦高产、优质,为鲁西南地区小麦大面积增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李锁玲  孟瑞娟  孙秋生  侯文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263-16264,16291
[目的]研究菏泽市近51年雷暴日数的气候特征。[方法]利用菏泽市1961~2011年的雷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菏泽市雷暴日数的年际和月际变化特征、雷暴初终日变化趋势以及年际阶段变化分布。[结果]菏泽市年均雷暴日为25 d,随着年代的增加,雷暴日数平均以1.9 d/10a的速率减少。雷暴日数主要集中在4~9月,其中以7月最多。初终日间隔最少86 d,最多264 d。平均雷暴初日为4月16日,终日为9月16日。雷暴气候特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结论]该研究为菏泽市雷暴的预测、评估及开展防雷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菏泽市气象手机短信发布平台情况进行介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为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不断进步打下基础,使气象手机短信在多类气象信息发布手段中突出作用,为菏泽市防灾减灾工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利用当地主栽品种潍麦8号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水氮耦合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返青-拔节期,灌水、施肥可提高冬小麦的干物质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拔节-扬花期,灌水对干物质积累影响不大,在高水处理下反而降低,从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扬花-灌浆期,高水高氮(W2N2)处理的干物质量最大,而作物水分利利用效率(WUE)在低水水平下较高。综合来看,本试验条件下,中水高氮处理(W1N2)是提高冬小麦生育期干物质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8.
气象要素对菏泽市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锁玲  孟瑞娟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0):103-103,106
光照、温度、水分是影响小麦产量最主要的气象要素。利用菏泽市气象局1981-2007年27年的气象整编资料,对菏泽市温度、水分、光照等气候要素与冬小麦生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充分利用菏泽市农业气候资源,提高冬小麦产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种业是农业的基础,种业的发展对农业整体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比较发现我国民族种业与跨国种业在品种、技术、技术服务以及营销策略方面存在很大差距。针对我国民族种业企业存在的产学研脱节,品种多乱杂,种子企业多小散、研发能力弱,种业市场秩序乱、法制环境缺失,种子质量不高,营销服务不适应等问题,综合提出了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引进和利用外资;加大种子市场监管力度,规范种子产业发展;树立品牌意识,完善营销策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强化种子售后服务和技术指导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