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7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经用吲哚丁酸(IBA)与杀真菌剂苯菌灵(Benomyl)、克菌丹(Captan)处理白松(Pinus strobus)的插穗,显著地改善了白松生根状况。  相似文献   
3.
地处大巴山中部的镇坪县,是陕西省植物种类最为多样性的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多达35种,居全省之冠。除已知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及其变种光叶珙桐外,我们1991年进行化龙山自然保护区考  相似文献   
4.
锥栗(Castanea henryi)别名珍珠栗、尖栗、鸡心栗,落叶乔木,高可达30米,胸径可达1米,是一种速生的用材树种。木材结构细致,材质良好。具韧性,耐湿抗腐,为优良的建筑、枕木、车船、家具用材;果实甘甜味美,可生食;树皮和总苞可提制栲胶,综合利用价值较高。锥栗系亚热带的落叶阔叶树种,天然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湖南、四川、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在陕西  相似文献   
5.
在农业与林业上,急切需要重要树木的可靠营养繁殖法。无性繁殖的利用,在园艺实践上已确立起来。在林业生产上,特别是杨树栽培中无性繁殖是众所周知的。Nienstaedt等人(1958)对林业研究中的营养繁殖做了广泛的论述。如果能促使针叶束生根,并诱导它们发芽,利用辐射松的短枝(Short Shoot)再生针叶树,则有特别的利益,因为容易获得大量的无性繁殖材料,甚至是从一株树的个别枝条部分。  相似文献   
6.
秦、巴山地,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具有亚热带气候的特点,是我省森林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不仅盛产漆、麻、耳(木耳)、桔、桐油、棕榈等山货特产,而且茶叶、柑桔、油茶也有较广泛的分布。特别是秦岭、巴山天然森林面积广阔,速生及珍贵树种很多,在建设秦、巴山区用材林基地中,除应在低山区发展速生杉木用材林外,还应因地制宜地选用其它乡土速生及珍贵用材树种,丰富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生产。现将主要树种作一简介,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北美油松 Pinus rigida Mill.普遍分布于美国的东北部。从缅因州一直延伸到乔治亚的北部,而广袤的森林只出现在海弯平原和冰川碛积平原的东北部的一些地方。在新杰尔塞的贝伦斯,以北美油松为优势的森林面积约为2,000平方公里或1,164,000英亩。尽管大量地利用,而树木总是主干弯曲与枝条瘦弱相结合的形状。虽然已对针叶树类包括火炬松、恩氏云杉、红杉等进行了大量地温度效应的研究,但对北美油松做过似类控制条件下的研究工作。我们把矮小种群(Populations)和大小正常种群的子代,繁殖于三种温度区,观察种群在适宜的和可能不适合的温度下是否会有相同的反应(选用了 Duke 人工气候室,分为有利的、寒冷的和温暖的三个温度区),同时了解温度的  相似文献   
8.
黄龙山、乔山南部的丘陵山地,覆盖着广袤的天然森林植被,它是黄土高原上的一块“绿洲”。经过30多年来的保护、封育、造林、抚育和改造,这块“绿洲”已更加葱郁。随着事物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和要求也在发展。在新的形势下,有必要对渭北丘陵山地的天然次生林重新进行评价,并提出提高经营水平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1 森林经营利用的原则森林采伐与更新是两种本质上不同的概念,而又是统一的事物。有什么样的采伐方式就有相应的更新方式。森林采伐方式因自然环境,林分结构,经营目的,经济条件与技术条件而不同。因之不能笼统地说某种采伐方式好与坏。森工采育企业在文革期间,大量采用皆伐,开展万方连运动,结果造成普遍的生态灾难。如太白林业局的苏家沟林场28林班,1979、1980两年大面积皆伐,1980年秋即发洪灾,在1981年连续强度降雨下,造  相似文献   
10.
“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但发展很快,在国际上已几乎为公众所通晓。生态学之所以发展很快,主要在于它是研究有机体(包括人类在内)与环境之间复杂而密切关系的一门科学。一、什么是森林生态学?众所周知,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森林树种,用不同树种造林又要选择不同的环境,森林的发生和发展都和周围的环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在森林生活的整个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能量、物质的交换与转移来建造自己,同时对环境变化产生影响和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