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8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月2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教授访问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并作题为《科学研究的思考》的学术报告。朱作言院士在报告中对我国科学研究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就  相似文献   
2.
寡糖的促生长作用是通过对肠道菌群的调节来实现的。介绍了寡糖的种类及其调节肠道菌群的机理.综述了常用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猪肉生产中瘦肉率的提高,以及有害添加剂的饲喂,猪肉品质恶化。而另一方面,人们的保健意识增强,对各种畜禽肉质和风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综述了常规肉品质性状,以及品种和营养对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猪肉品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猪肉生产中瘦肉率的提高,以及有害添加剂的饲喂.猪肉品质恶化。而另一方面,人们的保健意识增强,对各种畜禽肉质和风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综述了常规肉品质性状,以及品种和营养对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外品种猪的肉质性状差异及其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品质是猪的重要经济性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优良的猪肉品质越来越重视,优良肉质性状形成与营养调控已成为畜牧学研究的热点。影响肉质性状的因素较多,且中外品种猪之间的肉质性状差异很大,这为研究肉质性状差异的形成机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比较了中外品种猪的肉质性状差异,并对其形成的遗传机制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生产更多满足人们需要的优质肉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水体养殖减排增产增效的新方法,提出采用水上养鸭、水中养鱼、水底养蚌、周边栽树的生态模式。通过鸭粪肥水、育珠净水、鱼食残饵达到空间与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探索并总结了鸭-鱼-蚌-树生态种养模式的主要技术要点及模式运行成效。结果表明,处理出水基本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l8920—2002)标准,同时可产出肉鸭、鱼、珍珠、蚌肉和贝壳等副产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绿原酸(CGA)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和降糖降脂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动物生产和人体健康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综述了CGA的来源与分布、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及其主要作用机制,为CGA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构树全株发酵饲料对育肥猪脂肪沉积和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选取18头健康、体重[(63.53±0.40) kg]相近的三元杂交(杜洛克×长白×大白)阉公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头):1)正常蛋白质饲粮组(作为对照组,饲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6%);2)低蛋白质饲粮组(饲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3%);3)构树全株发酵饲料组(饲粮含10%构树全株发酵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13%)。试验期为45 d。结果显示:与正常蛋白质饲粮相比,低蛋白质饲粮显著增加了体脂重量并显著降低了结肠中乙酸和丙酸浓度(P<0.05),但在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构树全株发酵饲料缓解了低蛋白质饲粮的这些作用。相关性分析显示,育肥猪体脂重量与结肠中乙酸和丙酸的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此外,与低蛋白质饲粮相比,在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构树全株发酵饲料显著降低了结肠中脂肪生成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P<0.05),且显著增加了结肠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结肠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P<0.05),...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导致动物黄脂病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病理因素、遗传因素、营养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同时对由于类胡萝卜素沉积和过量氧化油脂摄入等营养因素导致黄脂产生的可能机制进行重点探讨和总结,旨在为后续动物黄脂病防治的系统性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早期断奶仔猪的蛋白质营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断奶是指区别于传统的28~35日龄或更大日龄断奶,一般称在21日龄以内断奶为早期断奶。新生仔猪能够充分利用乳中简单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但对于饲料中植物来源的大分子并不能很好的消化利用。此外,早期断奶尤其是超早期断奶的仔猪,消化机能不健全,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且受心理和环境等应激的影响,常表现出厌食或拒食、消化机能紊乱、腹泻、水肿、生长迟滞和饲料利用率低等所谓的“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从而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经济效益,这个问题迄今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其中导致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的主要因素是营养应激。现就早期断奶仔猪的蛋白质营养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