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9篇
  10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小麦SDS沉降值是评价和判断小麦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沉降试验是指在带玻璃塞的刻度试管中,利用小麦粉在乳酸溶液中沉降的体积表示小麦面筋的质量,这是简单有效测定小麦粉强度大小的方法。高筋面粉的沉降速率较低,且沉积物体积较大;强度较低的面粉沉降速率较快,沉积物体积较小。根据测定方式的不同,测定装置可以分为手动测定方式和半自动测定方式两种,  相似文献   
2.
3.
<正>近些年来,吉林省梨树县养牛业发展很快。特别是1993年被农业部确定为"秸秆养牛示范县",1996年国家计委批准《吉林省优质肉牛系列开发项目》及"426"兴牛工程启动以来,我县肉牛产业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基本上告别了以农耕动力为主的养牛模式,规模养殖迅速发展。随着农村经济格局的改变,大批分散养殖户纷纷退出,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如何解决由原来粗放型饲养向现代畜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新课题。1肉牛业发展概况梨树县在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地处松辽平原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河下游不同退化阶段胡杨径向生长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塔里木河下游胡杨为研究对象,借助树木年轮水文学的方法,运用LINTABTM6型树木年轮测定仪读取钻心的年轮宽度,研究了塔里木河下游不同退化阶段离河道不同距离胡杨径向生长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2000年生态输水后,胡杨平均径向生长量有显著的变化,胡杨生长进入了生长高峰期;(2)应急生态输水促使胡杨突变性地增长,如果生态输水没有达到一定的量或持续时间,胡杨径向生长量在短时间内就会表现为不再增长或下降,若要保持胡杨长势良好,要继续加强输水;(3)塔里木河下游不同退化阶段胡杨径向生长量差异极显著(p0.001),不同退化阶段胡杨多年平均径向生长量大小排序依次是中度退化区极度退化区重度退化区;不同退化阶段胡杨对输水的响应均具有滞后性且响应程度不同,输水后处于不同退化阶段胡杨平均径向生长量出现极值的年份存在较大差异;(4)塔里木河下游不同退化阶段离河道不同距离胡杨平均径向生长量差异极显著(p0.001),整体上随着离河道距离的增加,胡杨径向生长量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正>仔猪阶段是猪只一生生长发育的基础,也是其一生中最脆弱,经历应激最多、最强烈的时期。因为此时其自身的免疫系统、体温调节机能、消化系统和微生态系统均尚未完善,同时又面临着出生、剪牙、断尾、去势、断奶、转群、免疫注射、营养改变、环境不适等众多应激,极易引发各种疾病。要搞好仔猪的培育,需要同时做好环境控制、饲养管理、疾病防治、营养调控等多方面的工作。根据仔猪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营养需求,充分做好营养调控,从内因着手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培育出健壮、优良的仔猪,要突破影响仔猪成活率的三道难关,即初生关、补饲关、断奶关。1初生关仔猪出生后由于抵抗力弱,冻、饿、压等是对其最大威胁。因此,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  相似文献   
7.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建设是当前我国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推动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转变的重大举措。文章结合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最新精神与进展,探讨了专业机构的定位与职责、内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与管理能力、支持与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未来引导专业机构建设运行的建议,以期为相关决策部门和科技管理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影响种猪繁殖性能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当种猪的品种、饲料、饲养管理和疾病防疫等问题解决后,猪舍环境因素对于种猪繁殖性能的发挥将起决定性作用。种猪的品种越优良,要求的环境条件越高。在猪舍环境条件不适宜的情况下,种猪的遗传潜力不能充分发挥,甚至会降低种猪的机体抵抗力,易感疾病,导致种猪繁殖性能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气体交换对CO2加富和地下水埋深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CO2浓度增加对干旱荒漠区胡杨气体交换的影响,在塔里木河下游4个不同地下水埋深环境测定胡杨在CO2浓度分别为360,720μmol/mol条件下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地下水埋深4.12 m和4.74 m时,当CO2浓度由360μmol/mol增加到720μmol/mol时,胡杨的气孔导度略有减小;而在地下水埋深5.54 m和7.74 m环境下,CO2浓度的增加明显减小了胡杨的气孔导度。在CO2浓度为360μmol/mol时,胡杨的光合速率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而减少,然而当CO2浓度增加到720μmol/mol时,胡杨的光合速率不但没有因为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而减少,反而却因此而增加。当地下水埋深在4.12 m时,CO2浓度的增加对胡杨的水分利用效率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是随着地下水埋深近一步增加到4.74 m,5.54 m和7.74m时,胡杨的水分利用效率因CO2浓度的倍增分别增加了69%,18%和66%。地下水埋深最终控制着干旱荒漠区胡杨气体交换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  相似文献   
10.
芍陂,位于今安徽省寿县,是我国最早的大型陂塘蓄水式水利灌溉工程。清代夏尚忠所著的《芍陂纪事》是一部关于芍陂历史资料的专著,对于研究芍陂水利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文概述了《芍陂纪事》的主要内容,并对该书的价值予以分析,以期为当代芍陂保护利用和我国古代水利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