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5篇
  1篇
综合类   30篇
水产渔业   59篇
畜牧兽医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门菌属(Snlmonella)细菌的某些种(血清型),是引起禽类细菌性传染病的重要病原菌,在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暴发与流行,不仅影响禽的生长发育,降低其商品价值,甚至导致禽大批死亡,给养禽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我国检出率较高的有鸡白痢沙门菌、鸡伤寒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  相似文献   
2.
3.
企业发展的内在潜力反映在经营的现金流量方面,一个有活力的企业必须有足够的现金支付能力.因此企业在实现其盈利目标的过程中,必须十分关注其现金流动的信息,做好现金流量管理.  相似文献   
4.
为测定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隐蔽质粒的拷贝数,并探究不同基因组制备方式及定量策略对质粒拷贝数测定的影响,分别采用试剂盒和水煮法制备爱德华氏菌基因组,通过绝对定量和相对定量PCR测定两种不同总DNA制备方式下的隐蔽质粒拷贝数,同时测定试剂盒对染色体DNA和质粒DNA的回收率。结果显示,以试剂盒提取的总DNA测得的pEI1和p EI2拷贝数绝对定量和相对定量分别为3.63±0.30、5.04±0.18和4.22±0.15、5.13±0.50,显著低于以水煮法测得的pEI1和p EI2拷贝数的绝对定量11.84±0.80、11.70±0.25和相对定量13.85±1.64、11.90±0.97。回收率结果显示,试剂盒对染色体DNA的回收率(45.8±4.1)%,显著高于对质粒pEII的回收率(25.1±0.5)%和pEI2的回收率(31.3±1.7)%。结果表明:通过实时定量PCR测定爱德华氏菌隐蔽质粒的拷贝数时,基因组的制备以水煮法为宜,爱德华氏菌隐蔽质粒pEI1和pEI2均属于中拷贝质粒。  相似文献   
5.
常用中草药对4种病原弧菌体外抗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五倍子等18种中草药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河口弧菌及霍乱弧菌等4种病原弧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五倍子、苏木、地锦草、石榴皮、黄芩、虎杖和山楂等7种中草药对病原弧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而金银花等11种中草药抑菌作用较弱;同时采用试管连续稀释法,测定了五倍子等抑菌效果较强的7种中草药对4种病原弧菌的抑菌和杀菌浓度。结果表明,苏木、五倍子、地锦草和石榴皮4种中药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此4种中药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河口弧菌及霍乱弧菌等4种病原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78~6.2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3.12~12.5mg/ml。  相似文献   
6.
正为有效防治青虾病害,我们于2017—2019年对江苏省青虾主要养殖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引起青虾死亡的主要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和非01霍乱弧菌。为有效防治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和非01霍乱弧菌对青虾等水产养殖动物的危害,本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高效氯氰菊酯对中华绒螯扣蟹生长发育的影响,该实验采取急性毒性试验方式,以60d为记录周期,定时测定其体质量与存活率。试验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扣蟹在高效氯氰菊酯(0.10、1.00mg/L处理组)作用下体质量明显降低。尤其是1.00mg/L浓度组最明显。0.01mg/L处理组和对照组扣蟹无明显异常现象。且在1.00mg/L浓度组下存活率较其他浓度也下降得很快。说明相比较0.10mg/L和0.01mg/L,1.00mg/L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对中华绒螯扣蟹毒性最强。石蜡切片结果显示:一定浓度的氯氰菊酯会对河蟹的肝胰腺、鳃和肌肉组织产生明显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8.
鲢鱼白皮病致病菌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然发生白皮病的病鲢鱼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与特性鉴定。从6尾新鲜病链鱼的病变部位组织分离到几乎纯一且多量的细菌从每尾鱼的分离物做纯培养3株共18株,经形态特征检查及理化特性鉴定初步表明为气单胞菌属的细菌,其中5尾为单一的豚鼠气单胞菌感染,1尾为豚鼠气单胞菌与嗜水气单胞菌两种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9.
鲢鱼打印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为尽早控制、消灭猪囊蚴病(猪囊虫病),我市用《黑科成鉴85082号》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肝《猪囊虫病生前快速诊断的研究一定量血片玻板间接血凝试验》法,于1985—1989年,在我市辖的11个县、102个乡开展了诊治猪囊虫病的工作,取得了可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