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3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深入了解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树种的多样性,参照巴拿马巴罗克罗拉多岛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09年在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1块面积为1hm2的短柄枹林永久监测样地。对样地内所有胸径≥1cm的木本植物进行了详细的定位调查。结果表明:样地内被监测的树木个体数为2 481个,隶属于27科47属71种;短柄枹林样地共分为4个基本层次,乔木Ⅰ层主要有短柄枹(Quercus serrata var.brevipetiolata)和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乔木Ⅱ层主要由四照花(Cornus kousa subsp.Chinensis)、水榆花楸(Sorbus alnifolia)组成,灌木层的优势种为连翘(Forsythia suspensa)、满山红(Rhododendron mariesii)等,草本层主要由细叶薹草(Carex duriu-sata subsp.stenophylloides)等组成;样地植物区系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共25个属,占总属数的50.98%,兼具热带成分,共10个属,占总属数的21.28%;短柄枹(Quercus serrata var.brevipetio-lata)和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在群落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但从径级结构来看,栓皮栎的更新较差;从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中可以看出,样地物种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表现为随机分布为主,但优势种短柄枹和栓皮栎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2.
通过盆栽试验,在静态模拟自然状况下的小型水体中设置3个铅污染水平,研究花叶芦竹、石菖蒲、水生鸢尾对不同浓度铅污染水体的净化能力及其抗性生理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铅污染水体中,石菖蒲的长势最好,其株长和茎长均达到最高,可达61.17 cm和41.23 cm;花叶芦竹的根长则表现为最好,为21.23 cm。3种水生植物的根系活力表现为花叶芦竹石菖蒲水生鸢尾。在低浓度和高浓度铅污染水体中,石菖蒲的叶绿素a含量高于水生鸢尾和花叶芦竹,水生鸢尾的叶绿素b含量高于石菖蒲和花叶芦竹;在CK和低浓度铅污染水体中,3种水生植物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最高。花叶芦竹对铅污染水体的净化能力最强,净化能力随着铅浓度的增加也发生了下降。因此,花叶芦竹、石菖蒲和水生鸢尾3种水生植物对不同浓度铅污染水体均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净化效果,表现为石菖蒲的适应性较强,花叶芦竹净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柠檬酸与植物联合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外源柠檬酸的添加对萱草(Hemerocallis fulva)、鸢尾(Iris tectorum Maxim.)和美人蕉(Canna indica L.)3种观赏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和未添加柠檬酸处理组相比,柠檬酸添加显著降低了土壤的pH值.(2)柠檬酸的添加显著改善了萱草、鸢尾和美人蕉的生长状况,植物的株高、根长和生长量最大值均出现在添加柠檬酸中浓度镉污染(Tm)处理中,其单株生物量最高值分别为13.97、23.92和56.95 g.(3)在CK和未添加柠檬酸处理组中,萱草、鸢尾和美人蕉的地上部分镉含量低于地下部分,其差值变化范围分别为-5.09~-41.06、-6.44~-49.77和-15.35~-53.80mg·kg-1;而柠檬酸的添加促进了地下部分镉向地上部分的转移,使地上部分镉含量高于地下部分,其差值变化范围分别为9.98~42.50、9.51~44.93和16.10~47.59 mg·kg-1.(4)萱草、鸢尾和美人蕉3种观赏植物在添加柠檬酸处理组中的转运系数大于1,显著增加了植株地上部分的镉积累量,且美人蕉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镉积累量明显高于萱草和鸢尾,其最高值分别为7 603.39和1 545.60 μg·株-1.综上所述,萱草、鸢尾和美人蕉3种观赏植物均可作为土壤镉污染修复植物使用,添加柠檬酸可有效提高3种观赏植物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美人蕉由于植株高大和块状根茎的特性,使其表现出比萱草和鸢尾更强大的镉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4.
庄静静 《花卉》2019,(20):287-288
园林制图的实践性较强,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关键课程,是学生未来参与园林事业所必须掌握的学科内容,所以必须强化园林制图教学中的理论知识积累和绘图能力提升。但在部分园林制图的教学中,由于实践课程的缺失和教学途径与资源的缺陷,限制了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无法扩展,教学基本停留在知识积累的维度,而且理论知识不能在实践中得到整合与内化,对于学生技能扩展与后期就业较为不利。本文主要分析了园林制图实践教学中的困境,然后就如何丰富实践教学的效果提供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宝天曼锐齿槲栎-华山松林样地物种组成及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深入理解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树种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对核心区内1 hm2锐齿槲栎-华山松固定监测样地的物种组成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58种2 214株,隶属于28科49属,其中,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iserrata)和华山松(Pin...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理解宝天曼保护区内林窗的形成特征及其形成与林窗边缘木的关系,对核心区内25 hm2固定监测样地的林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内林冠林窗(CG)和扩展林窗(EG)分别为36个和46个,CG的平均面积为18.2 m2,以<15 m2的数量比最大,而31 ~45 m2的面积比最大,分别为53%和29%;EG的平均面积为133.6 m2,以101 ~ 150 m2的数量比和面积比最大,分别为48%和42%;林窗形成木主要以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为主,其次是华山松(Pinus armandi)和葛罗槭(Acer grosseri),各占林窗形成木的65.5%,21.8%和3.6%;倒树、枯树或平地是林窗形成的主要原因,各占形成林窗的8.9%,55.6%,5.5%;林窗边缘木主要以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为主,胸径范围为20 ~ 50 cm.  相似文献   
7.
3种水生植物铅积累及运移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对照组(未添加铅)、低质量浓度(200 mg·kg~(-1))和高质量浓度(500 mg·kg~(-1)) 3个铅污染水平,研究3种水生植物对不同质量浓度铅污染土壤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1)在铅污染处理下,3种水生植物长势良好,说明其对铅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耐性。在低质量浓度铅污染下,花叶芦竹和石菖蒲的地上部分生物量有增加趋势,起促进生长的作用;在高质量浓度铅污染下,3种水生植物地下部分生物量有所下降,表现出抑制作用。(2)在不同质量浓度铅污染下,随着铅质量浓度的增加,铅在3种水生植物体内含量分布的趋势为:地下部分地上部分。(3)在对照组和高质量浓度铅污染下,花叶芦竹和水生鸢尾的转运系数均 1;在高质量浓度铅污染下,二者的富集系数也均 1。由于花叶芦竹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转运系数、富集系数效率高,且在生物量、适应性等方面具有优势,因此,结合花叶芦竹在园林景观中的效果,可以作为铅污染修复的潜在物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非生长季不同天气条件下45年生刺槐林土壤CH4通量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并确定其主要影响因子.[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4月(非生长季),在华北低山丘陵区黄河小浪底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利用基于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技术的土壤CH4通量自动观测系统,对土壤CH4通量进行连续观测,同步观测林内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5 cm深处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林内总辐射以及降雨量,分析各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并确定影响土壤CH4通量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1)在非生长季,刺槐人工林土壤为大气CH4重要的汇,变化范围为-0.15~-2.34 nmol·m-2·s-1 .晴天的林地土壤吸收CH4能力 (-0.78 nmol·m-2·s-1) 明显高于阴天(-0.61 nmol·m-2·s-1)、降雨或降雪天气 (-0.58 nmol·m-2·s-1),而且呈"V"型日际变化特征;在2014年11月-2015年1月,土壤吸收CH4能力逐渐下降,并维持相对较低的水平,直至2015年3月达到最大值 (-2.34 nmol·m-2·s-1);(2)土壤CH4通量与大气温度、5 cm深处土壤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在2015年1月,土壤CH4通量与总辐射呈正相关;(3)在生长末期土壤上冻阶段和冬季土壤冻结阶段,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为影响土壤CH4通量的主要因子;而在生长季初期,主要的影响因子为大气温度和5 cm深处土壤温度.[结论]非生长季刺槐林土壤表现为大气CH4的汇,在非生长季初期土壤吸收CH4的能力最弱,主要受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影响,而在非生长季末期土壤吸收CH4的能力逐渐增加,主要受大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Cd胁迫[0(Cd0)、5(Cd5)、10(Cd10)、20(Cd20)mg/kg Cd]下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CK)、接种根内根孢囊霉(Ri)、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m)、Ri和Fm 1∶1混合接种(RF)对小麦光合生理特性、抗氧化酶活性和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探讨AMF-小麦共生体系对Cd胁迫的响应,为农田Cd污染钝化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接种AMF,小麦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及根际土壤酶活性均随着土壤中Cd含量的增加呈减小趋势,小麦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随着土壤中Cd含量的增加而增加。Cd胁迫下3个接种AMF处理均可有效提高小麦光合生理特性、抗氧化酶活性和根际土壤酶活性,且在Cd含量较高时作用更明显。其中,RF处理对小麦光合特性改善效果最好,但不同AMF处理对小麦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根际土壤酶活性改善效果差异不显著。Cd20条件下,接种AMF后小麦比叶重、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Pn分别比CK最高增加14.56%、13.79%、13.68%、16.92%,CAT...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不同林龄锐齿栎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及水源涵养功能差异,在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土壤各层容重大小顺序均为成熟林>幼龄林>中龄林;对于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各层土壤大小顺序均为中龄林>幼龄林>成熟林,不同林龄上述指标随土壤加深均是逐渐减小;不同林龄锐齿栎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物质量从大到小分别为:中龄林,17.82 ×105 t· hm-2;幼龄林,15.75×105 t·hm-2;成熟林,14.47×105 t 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