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明秸秆促腐还田条件下沿淮地区不同氮肥运筹对土壤养分及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为秸秆还田后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通过沿淮麦田的定位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稻秸还田+腐秆剂(CN52,C/N=52∶1)、稻秸还田+腐秆剂+增基减拔施N肥(CN11,C/N=11∶1)、稻秸还田+腐秆剂+常规施肥(CN17,C/N=17∶1)和稻秸还田+腐秆剂+减基增拔施N肥(CN22,C/N=22∶1),并对耕层土壤养分、不同形态碳素、不同形态碳素有效率和碳库管理指数等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土壤碱解氮以CN17最高,为166.23 mg·kg-1,而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以CN11最高,分别为22.12和138.75 mg·kg-1;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有效率和可溶性有机碳有效率均以CN11最高,分别为15.52 g·kg-1、11.87 g·kg-1、38.04 μg·kg-1、76.49% 和0.25%;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也以CN11最高,为204.19;土壤养分含量、碳素有效率与土壤碳库指数的相关性最高。总之,沿淮地区稻秸促腐还田施用氮肥调节土壤初始C/N至11时,土壤养分含量、有机碳中活性组分含量及其有效率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提升效果最大。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腐秆菌和C/N对秸秆田间堆腐效果的影响,以水稻秸秆为研究对象,设置2×3(以不接菌处理作为对照CK处理,2种腐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纤维化纤维微细菌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 MC29,3个C/N:15∶1、25∶1、35∶1)交互试验,研究了腐秆菌和C/N在堆腐第7天和第120天时对水稻秸秆的腐解率、化学组成、酶活性和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腐第7天,C/N对秸秆的腐解度有显著影响(P<0.05),在SQR9处理和MC29处理下均以C/N 25∶1最高。堆腐第120天,不同腐秆菌和C/N对腐解率有显著影响(P<0.05),MC29处理下C/N 25∶1能显著提升秸秆腐解率(P<0.05);不同腐秆菌和C/N对纤维素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腐秆菌对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C/N会显著影响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P<0.05),总体呈现出随C/N升高而上升的趋势。研究表明,腐秆菌和C/N可以影响水稻秸秆的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