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和促进农民致富。近年来,宣城市家庭农场发展迅速,截至2016年底,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总数达到了4623个。该文介绍了宣城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指出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市家庭农场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孟超峰  王静  郭熙盛  吕国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7):133-136,140
[目的]研究不同保土截留措施对巢湖地区坡耕地的水土保持效应。[方法]利用长期定位小区试验,研究植物篱+秸秆覆盖(HM)、植物篱(PH)和浅垄(CT)对坡耕地土壤肥力的影响,进一步研究植物篱与秸秆覆盖结合对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和效果,从而不断完善植物篱与秸秆覆盖技术。[结果]与常规耕作对照(CK)相比,植物篱+秸秆覆盖、植物篱和等高垄作处理的径流量与产沙量分别降低43.00%和48.52%、36.52%和40.52%、33.11%和38.42%。常规耕作处理径流水中总氮和总磷浓度分别为5.19和1.12 mg/L,均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比植物篱、植物篱+秸秆覆盖和等高垄作处理总氮和总磷平均浓度高14.62%和30.49%、12.96%和25.42%、10.77%和27.34%。不同处理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HM、PH、CT、CK,且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高于10~20 cm土层。植物篱+秸秆覆盖、植物篱和等高垄作处理耕层土壤速效养分与对照相比均有所提高,且HM处理显著高于对照(CK)。[结论]植物篱与秸秆覆盖可以作为源头控制农田养分流失的较好措施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秸秆还田对稻田磷素径流损失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探索减少径流损失、提高巢湖水质的有效耕作措施。[方法]以巢湖流域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定位观测试验结合室内分析的研究方法。[结果]径流液TP含量为0.087~0.495 mg/L。PP是稻田P素随径流迁移的主要形态,约占TP的40%~70%。秸秆还田能够降低水稻生育前期径流液TP、DP和PP的浓度,减少P素径流流失风险。在当地常规耕作条件下(CT),2008和2009年稻季P素径流流失负荷分别为222.76和297.17 g/hm2,P肥表观流失率分别为0.68%和0.91%,平均为0.79%。与CT相比,秸秆还田处理(CTS)P素径流流失负荷分别减少了5.13%和18.98%,平均为12.05%。[结论]秸秆还田作为源头控制稻田磷素流失的较好措施可以在巢湖流域使用。  相似文献   
4.
当前,安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过剩,农产品供给结构出现失衡,农村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迫切需要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是"三变"(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的重要基础,是农民变股东的主要路径,也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该文从宣城市农村"三变"改革的内涵、推进"三变"改革的意义、主要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宣城市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路径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为全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宣城市农民合作社发展迅速,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6年底,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民合作社总数达3 085个。该文介绍了安徽省宣城市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指出农民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全市农民合作社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安徽省宣城市水稻生产为例,调查分析了当地水稻种植情况、成本、生产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水稻生产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农村"三变"改革的重要基础,是农民变股东的主要路径,也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宣城市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该文从宣城市深化农村改革情况、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等方面,对宣城市深化农村改革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为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巢湖沿岸坡耕地不同农艺措施对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的影响,以农业面源污染长期定位观测基地为平台,于2014—2015年连续2 a对常规耕作(CK)、植物篱(黄花菜,PH)、植物篱+秸秆覆盖(PHS)和等高垄作(CR)4种农艺措施下的水土及随地表径流迁移的各种形态磷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相比,PH、PHS和CR能有效地减少径流量和产沙量(P0.05),降低效果依次为:PHSPHCR。与CK相比,PH、PHS和CR可分别减少23.5%、36.5%和19.7%的径流流失和29.5%、45.2%和26.3%的土壤流失,表现出显著的水土保持作用。CK条件下的径流液总磷(TP)浓度是0.612~1.220 mg·L~(-1),其中颗粒态磷(PP)占总磷的71.5%~81.7%,颗粒态磷是磷随地表径流迁移的主要形态。在溶解态总磷(DTP)中,溶解态正磷酸盐(D-Ortho-P)所占比例较大,为87.4%~90.7%;溶解态有机磷(DOP)所占比例较小,仅占9.3%~12.6%。与CK相比,PHS、PH和CR显著降低了径流液PP和TP的浓度(P0.05),但却不同程度地提高了DTP和D-Ortho-P的浓度,而对DOP的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CK条件下,磷的年流失负荷平均为0.706 kg·hm~(-2),占当年作物施磷量0.98%。与CK处理相比,PH、PHS和CR处理磷的年流失负荷分别降低38.4%、53.8%和33.4%(P0.05),其对磷素输出的控制效应主要通过减少径流量和降低径流液PP的浓度来实现的。综上可知,植物篱(黄花菜)、植物篱+秸秆还田和等高垄作是控制巢湖沿岸坡耕地水土及磷径流输出的有效措施,其中植物篱配合秸秆覆盖还田效果最佳。该研究可为巢湖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