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人格是在遗传和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发展形成的,教育在人格形成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培养高职学生健全的人格,必须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人格培育的情境;突出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格素质;遵循发展规律,提高学生人格自我塑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孟晓乐 《河南农业》2012,(14):63-64
随着现代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风险社会已成为当代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境遇。风险社会人为的不确定性、主体性、全球性、复合性、二重性等特征,既给人们带来了生活压力增加、生存发展成本加大及信任危机、价值危机等不利于人全面发展的消极影响,又对人们增强风险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在选择中实现自我发展、培养和谐共生的理念、确立类本位的生存方式等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孟晓乐 《河南农业》2014,(24):15-16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新举措。文化环境建设是新型农村社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新经济伦理、教育水平是影响新型农村社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文化要素。加快农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培育社区居民公民精神、唤起村民自我发展意识等,是改善农村社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文化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高职院校是薄弱环节。为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发展,必须立足需求不足和抑制的现状,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教育者素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相似文献   
5.
孟晓乐 《河南农业》2016,(36):41-42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从分化开始,分化中的自我意识会呈现出诸多矛盾,比如,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的片面,自我体验的波动,自我调控的无力感等。自我意识分化所带来的矛盾及痛苦又促使大学生去解决矛盾,求得"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协调,以及"个体的我"和"社会的我"一致,并推动自我意识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6.
以中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课程衔接为核心,对农业职业院校中高职衔接专业的选择、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以及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衔接进行探索分析,为促进河南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构建河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