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测定不同氮肥施用量对黑土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有机碳含量及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阐明黑土有机碳稳定性对不同施氮水平的响应机制,本研究在吉林省梨树县不同施氮水平长期定位试验田进行取样,以施氮水平不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T1(0)、T2(160 kg·hm-2)、T3(240 kg·hm-2)、T4(280 kg·hm-2)、T5(320 kg·hm-2),分析长期不同施氮量下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团聚体结构特征、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及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变化,探究酸化黑土有机碳含量影响特征。结果表明:随氮肥施用水平的升高,土壤碱解氮(AN)和全氮(TN)含量先增后减,T3处理含量最高,AN和TN分别比T1处理高24.90%、10.28%;土壤速效磷(AP)的含量呈下降趋势。随氮肥用量的提高,土壤团聚体呈现大粒径团聚体向小粒径团聚体转变的趋势,>2 mm粒径团聚体下降14.55%。土壤有机碳总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施氮量为280 kg·hm-2有机碳含量最高;>2...  相似文献   
2.
为探寻不同秸秆还田方式配施氮肥对黑土玉米田土壤CO2排放与碳平衡的影响,于2023年开展大田试验,设置秸秆离田(S0,对照)、秸秆覆盖还田(S1)、秸秆旋耕还田(S2)3种秸秆还田方式,同时设置常规施加氮肥(N, 250kg/hm2)与不施加氮肥(W,0kg/hm2,对照)2种施氮模式,共计6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玉米生育期土壤CO2排放通量以及玉米收获后土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含量,探究土壤CO2累积排放量与SOC、DOC、MBC含量的关系,并分析黑土玉米田生态系统碳平衡状况。结果表明:各处理中土壤CO2累积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S2N、S1N、S0N、S2W、S1W、S0W,其中S2N处理土壤CO2累积排放量较S0W处理显著增加70.31%(P<0.05)。在相同施氮模式下,秸秆还田能够有效增加SOC、DOC、MBC含量,且土壤CO2累积排放量与SOC、DOC、MBC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不同秸秆还田方式配施氮肥下,S1N处理玉米产量最高,为13534.4kg/hm2,作物碳排放速率最低,为0.122kg/kg。不同秸秆还田方式配施氮肥下黑土玉米田生态系统碳平衡值均为正值,表现为较强的碳“汇”,其中S1N处理碳平衡值和土壤固碳潜力最大,较其他处理分别增加13.12%~94.05%、3.49%~25.32%。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秸秆覆盖还田+常规施氮(S1N处理)可以实现黑土玉米田土壤固碳减排和作物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是中国农业大省,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高速发展,引领黑龙江农业转型为智慧型数字农业符合时代需求,并且数字信息在农业上的创新型研究也会推动农业的新一轮改革.该文论述了黑龙江信息化农业发展创新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数字信息引领黑龙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郭跃军  孙嘉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373-16374,16378
对邓小平提出的农业"两个飞跃"思想进行了评述,第一个飞跃是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分析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创新,指出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是集体经济的丰富和发展;第二个飞跃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发展集体经济,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缺陷,指出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是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且我国农业发展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必然要走集体经济的道路。"两个飞跃"思想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之路指明了方向:巩固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农业基础地位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推进农业的发展;要求我们要稳定和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适时推进农村制度的创新;激励我们坚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更好更快的发展现代化农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