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3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孙出  童杰鹏  王艳  童川  沈圣泉 《核农学报》2015,29(3):421-427
为了深入研究水稻早衰机理,找到有效消除和延缓植株早衰的方法,本研究通过350Gy60Co-γ射线辐照水稻浙恢7954干种子,获得1份特异性水稻早衰突变体。观察该突变体生物学性状,发现苗期生长正常,分蘖末期叶片出现早衰现象,灌浆期整个植株枯黄,早衰现象非常明显,将其暂名为elsR7954(early leaf senescence)。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发现,els-R7954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位于第2染色体SSR标记RM530和RM3774之间,距RM530约5.0c M。为进一步克隆该基因,丰富叶片早衰的分子机制奠定了一定基础,也为研究水稻早衰,最终提高产量和品质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尝试利用分子育种技术高效选育实用性籼稻优质香型不育系,本实验对参试的13份水稻籼型(Oryzasativa ssp.indica)保持系进行了稻米香味性状测定,并采用香味基因(fgr)的功能分子标记1F/1R进行PCR分子检测,发现宜香B有浓烈香味,PCR扩增出Ⅰ型带(fgr/fgr),其余材料均为Ⅱ型带(Fgr/Fgr)。利用该分子标记,对Ⅱ-32B/宜香B配组的F1~3进行了1F/1R标记多态性鉴定,结果表明,分子标记具有共显性特性,表现为单基因控制模式。经过F2代分子标记辅助选择,F3代入选株系的香味特异性标记1F/1R纯合率高达96.0%。在F3选留的Ⅰ型纯合系基础上,结合株型、粒型、透明度、垩白度、糊化温度、直链淀粉等指标的田间和室内选择,选株与Ⅱ-32A成对交,并以后每世代保持约50~60对成对交规模,连续5代选株成对交,最终获得了一批性状稳定的优质香型不育系(保持系),暂定名为浙农香A(B)系列。实验还选取4份代表性不育系(保持系)作了较为全面的特性鉴定,结果表明,该4份不育系(保持系)的1F/1R均为Ⅰ型标记,香味明显,且株型良好、粒型细长、高透明度、低垩白、中等糊化温度、中等AC含量,是...  相似文献   
3.
用350Gy60Coγ射线辐照浙恢7954干种子,在诱变后代中筛选到大粒型突变体浙恢7954-BG3.研究表明,浙恢7954-BG3的谷粒明显变大,粒重显著增加,其它主要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性状均与原浙恢7954较为相似;遗传分析表明,浙恢7954-BG3的大粒突变性状受显性单基因控制;与3份骨干不育系所配组合的特征特性及其大区多点产量鉴定结果表明,浙恢7954-BG3既保持了原浙恢7954的高配合力,同时通过增加粒重而显著提高杂交稻产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研究水稻幼穗发育及调控机制,经60 Co-γ射线诱变处理,获得一小穗退化突变体spd-hp73。经考察,与野生型hp73(CK)相比,该突变体生长势较弱,生育期提早,株高偏矮,分蘖数较少,包颈明显;同时,还显示出异常的花序结构,主要包括小穗严重退化,每穗粒数显著减少,着粒密度很低和结实率下降等。遗传分析表明,spd-hp73小穗退化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spd-hp73。利用519个SSR分子标记,以spd-hp73×浙7954的448个单株F2作为定位群体,将小穗退化突变基因spd-hp73初步定位在第4染色体长臂RM471和RM273之间,与RM471和RM273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2.2cM和9.4cM。该结果为突变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