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林业   35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藤椒品质,以三年生藤椒为对象,对不同水肥浓度配比进行三年的探索。结果显示:(1)在水肥浓度为肥72 kg+水300 L处理下,藤椒叶片中氮(N)元素含量比对照提高77.4%,磷(P)元素含量比对照提高117.1%,钾(K)元素含量比对照提高50.3%。(2)在水肥浓度为肥72 kg+水300 L处理下藤椒叶片中微量元素硼(B)含量比对照提高89.5%、镁(Mg)含量比对照提高67.9%、叶绿素A含量比对照提高85.6%、叶绿素B元素含量比对照提高19.6%,叶绿素总量元素含量比对照提高60.8%。(3)在水肥浓度为肥72 kg+水300 L处理下藤椒果实中粗蛋白含量比对照提高90.1%、粗脂肪含量比对照提高93.3%、精油含量比对照提高218.2%。  相似文献   
2.
研究岷江干旱河谷不同造林时间辐射松(Pinus radiata D.Don)人工林土壤细菌(Bacteria)、放线菌(Actino-mycete)和真菌(Fungi)三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三大类土壤微生物区系中,细菌数量占优势,放线菌数量次之,真菌数量最少;三类微生物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微生物数量秋季最高,夏季最少。茂县小庙山造林地土壤微生物总数最多,土壤肥力较其他林地高;理县薛城马山造林地的微生物总数最少,土壤肥力最低;总的来说,随着林龄的增加,辐射松人工林土壤肥力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岷江柏木幼林地经过连续4 a利用雨季种植绿肥压青,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水分利用率,促进幼树生长研究。结果表明:(1)种植红豆草的土壤0~40 cm含水量旱季增加3.68 g·kg-1,0~20 cm土壤容重降低0.07 g·cm-3;种植草木樨土壤0~40 cm含水量旱季增加4.18 g·kg-1,0~20 cm土壤容重降低0.05 g·cm-3;种植沙打旺土壤0~40 cm含水量增加2.46 g.kg-1,0~20 cm土壤容重降低0.18 g·cm-3。(2)种植绿肥压青,土壤有机质增加0.37 g·kg-1~0.55 g·kg-1,土壤CaCO3含量下降0.66 g·kg-1~1.36 g·kg-1,有效氮增加4.5 mg·kg-1~18.5 mg·kg-1,有效磷含量增加1.0~3.46 mg·kg-1,CEC比对照增加0.54~0.58mg.100g-1。(3)种植红豆草、草木樨、沙打旺绿肥压青对岷江柏木树高、地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种植红豆草的岷江柏木幼树生长最好,高、径生长为对照的1.7倍和1.6倍。  相似文献   
4.
辐射松(PinusradiataD.Don)原产于加利弗尼亚海岸,被引种到世界各地,现在是南半球主要的人工林造林树种。1990年以来辐射松被引种到长江上游四川省阿坝州的干旱河谷地区,幼树的成活和早期生长表现良好。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辐射松在原产地和引种地的生长情况,种源和遗传上的差异,环境限制因子和辐射松的气候生境,病虫害,引种不成功的经验教训以及辐射松在生态恢复中的应用。文中还简述了辐射松在阿坝干旱河谷地区的早期生长情况,列举了在长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引种辐射松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所需开展的研究。图4表5参90。  相似文献   
5.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辐射松种子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经过连续 3年对辐射松种苗特性及育苗技术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 1)辐射松种子在 5℃的低温条件下贮藏 2年其发芽率比对照提高 6 4 5 % ;( 2 )用 0 5 %的高锰酸钾液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其幼苗出苗率提高 39 2 % ;( 3)用湿润河砂层积催芽的种子其苗木平均苗高 2 4 0cm ,平均地径 0 33cm ,比对照苗高多 4 8cm ,地径大 0 12cm ;( 4)酸性土上培育的苗木平均苗高比碱性土上培育的苗木平均苗高多 9 8cm ,平均地径大 0 16cm ;( 5 )营养袋规格 10cm× 15cm ,营养土配方为腐殖含量 5 0 %的平均苗高 2 3 3cm ,平均地径 0 3cm ,达到一级苗标准 ;( 6 ) 2月底 3月初播种的苗木比 4月底 5月初播种的苗木苗高多 9 1cm ,平均地径大0 16cm ,出苗率提高 35 6 %。经过综合试验研究 ,场圃出苗率由 40 %提高到 80 %以上 ,每公顷产一年生合格营养袋苗达 12 0万株。  相似文献   
6.
连续3a研究了不同覆盖保水方法对辐射松(Pinus radiate D.Don)造林及幼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塑料薄膜覆盖比对照造林保存率提高12.2个百分点、苗高生长量提高11.9cm、地径生长量提高0.57cm,石块覆盖比对照造林保存率提高12.2个百分点、苗高生长量提高9.3cm、地径生长量提高0.39cm。(2)塑料薄膜覆盖的幼树提早20d左右萌动、延迟15d左右停止生长,石块覆盖幼树提早10d左右萌动、延迟7d左右停止生长。  相似文献   
7.
四川花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椒是四川省重要的特色经济树种,具有悠久的栽培和利用历史。为促进四川花椒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在深入调查省外及四川省内花椒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四川省花椒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成效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拓市场、强支撑"为主线的四川花椒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控水法和单因素试验设计,对两种针叶树种辐射松(Pinus radiata D.Don)、油松(Pinus tabulaeform is Carr.)幼苗在连续干旱胁迫下分别测定其植株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质膜相对透性、脯氨酸含量和脱落酸含量等4项抗旱生理指标,以评定两种树种的抗旱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连续干旱胁迫下,两树种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下降趋势,但辐射松的降幅较大,两树种的质膜相对透性、脯氨酸含量和脱落酸含量均有所增加,但辐射松的增幅较小,因此,辐射松的抗旱性能次于油松。  相似文献   
9.
经过2年来对野牡丹采穗圃的建立和管理及穗条的不同药剂浓度、不同扦插时间、穗条所处不同部位、不同的修剪方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苗圃中选择的优树建立的采穗圃当年每株母树采穗量达18条~54条,丛生性母株留低桩1 cm~2 cm采穗量最大,达到54条/株;(2)穗条用200 mg.L-1GGR6生根粉处理后的扦插效果最好,生根率达到88.5%,清水处理的穗条扦插效果最差,生根率为68.5%;10月中旬是扦插野牡丹的最佳时间,成活率可达90.5%;枝条上部的穗条扦插成活率最高,可达91.5%;穗条的不同修剪方式对扦插成活率影响不明显,平均成活率80.4%。  相似文献   
10.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试验林经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岷江上游地区处于四川盆地西缘向川西北高原过渡的山岳地带,流域面积22644km~2,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147.7亿m~3,水资源十分丰富,是天府之国的水利命脉,经济地位十分重要。流域内地形复杂,山高坡陡,河谷幽深,相对高差3000多米,平均坡度30度以上。区内山岳重叠,分布着涵养水源的骨架森林,又是成都平原的天然屏障。历史上,由于乱砍滥伐森林,无休止的樵采、放牧和烧垦,加之受地形、地貌、大气环流的综合影响,使植被产生逆向演替,生态条件不断恶化,形成面积约13.3万ha的干旱河谷,部分地区出现荒漠、半荒漠景观。干旱河谷分布在汶川绵箎以上至松潘县的镇江关以下及支流黑水河西尔以下,杂谷脑河理县城关以下谷坡中,下部地段。由于山势高耸、山脉与河流呈南北走向,小山脉又犬牙交错地排列,河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