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河南省大豆新品系抗紫斑病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河南省52份大豆新品系在2004年进行大豆紫斑病菌的混合菌种接种鉴定抗性分析鉴定初步结果为:高抗的0份;抗病的1份,占供试材料的1.92%;中抗的32份,占供试材料的61.54%;感病的19份,占供试材料的36.54%。不同的地区,抗性表现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随着棉花管理水平的提高,棉花杂交种已被大面积推广应用,但是,由于杂交种目前大部分仍采用人工授粉的方法制种,该方法成本较高,制种面积难以扩大,远远不能满足生产上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目前情况下,杂交种F2如能利用,不仅降低成本,而且将加速  相似文献   
4.
S.B技术在大豆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大豆S.B种子处理技术的研究表明,大豆经S.B技术处理后,可以促进大豆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增加株高和结荚高度;增加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增强根系活力;增加单株荚数、粒数,减少秕粒数;但抗倒伏能力减弱。在37.5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经S.B处理的大豆百粒重降低,减产明显。在18.75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经S.B处理的大豆百粒重与对照相当,产量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5.
黄淮流域主栽大豆品种炸荚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淮流域32个大豆品种进行的32d跟踪调查,初步明确了大豆炸荚规律,表明品种之间总炸荚率、成熟后10d炸荚率存在明显差异,根据总炸荚率分为5级,其中0级(不炸荚)占6.25%,Ⅰ级(0%~1%)占12.5%,Ⅱ级(1%~5%)占25.0%;Ⅲ级(5%~10%)占18.75%;Ⅳ级(10%~30%)占18.75%:Ⅴ级(大于30%)占18.75%。通过对成熟后32d的日平均气温、日熙时数、空气相对湿度与日平均炸荚率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平均炸荚率与日平均气温的相关系数为0.34,与平均日照的相关系数为0.35,均未迭显著水平,与空气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为-0.73,迭极显著水平。说明大豆炸荚主要受品种特性影响,同时与成熟后空气相对湿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试验结果表明 :棉花杂交种F2 仍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杂交种F2 在棉花衣分、铃重和纤维品质上与杂交种F1 相比 ,差异不明显 ;单株结铃性上有一定的差异 ,但较对照常规种相比 ,仍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增产幅度为 10 %~ 15 %。好的杂交种F2 在生产上仍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