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14份建阳茶树种质资源叶片和10份花器形态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4份建阳茶树种质属灌木型、中小叶种;叶长5.19—10.42cm,叶宽1.94—3.79cm,叶色呈黄绿、绿、深绿;叶型以椭圆形和长椭圆形为主,其中,漳墩庙后3号种质叶形呈披针形;花冠以中花为主,直径2.7—3.5 cm,萼片数4.1—5.1枚,...  相似文献   
2.
为对比福建云霄秃房野生茶群体花部结构的微形态性状差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云霄秃房野生茶树花器官的细胞形状、表皮纹饰和气孔器起伏程度等性状进行观察,继而进行了主坐标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表明,云霄野生茶树花器官萼片的内表皮中部及边缘存在平滑型茸毛;花瓣表细胞表面分布着条状、波浪状和脊状等3种纹饰,部分种质存在气孔;花丝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有波状、丝状、条状3种表皮纹饰;萼片气孔器大小为195.29~539.52μm2,开度为0.18~0.40,变异系数为23.16%。通过对10份野生茶树种质不同性状进行PCoA比较,结果显示,采用花器官质量性状即可作为鉴别秃房野生茶种质的依据,也可作为探究云霄秃房野生茶种质亲缘关系的佐证之一。  相似文献   
3.
观察茶树叶片在萎凋过程的微形态特征,探究白茶萎凋过程中茶树叶片微形态的动态变化规律.使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对5个萎凋时间(0、12、24、36、48 h)处理的福鼎大白茶叶片进行微形态特征观察,对茶树叶片的表面纹饰、气孔、茸毛特征性状进行统计并分析.在萎凋过程中,茶树叶片蜡质纹饰初始为波浪状,随萎凋时间增加,纹饰逐渐变成皱脊状;茸毛纹饰皆为长条形;气孔形状皆为长卵形,具异性气孔(腺鳞).在萎凋过程中,外气孔长、外气孔宽、内气孔长、内气孔宽和气孔器大小均先增大后减小;气孔密度(286.44±20.41)~(423.78±35.14)个·mm-2,先减小后增大,呈正相关;茸毛密度(6.89±0.96)~(15.25±1.87)根·mm-2,随萎凋时间增加逐渐增大,呈正相关.白茶萎凋过程中茶树叶片不同微形态性状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规律.蜡质纹饰逐渐皱缩成脊;内外气孔长宽和气孔器大小先增大后减小,气孔密度先减小后增大,茸毛密度持续增大,且都与萎凋时间呈二项式相关;而气孔开度、茸毛直径、茸毛长度、茸毛纹饰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漳州南部茶树种质资源进行有效地标识和保护,利用SNP分子标记技术对该地区茶树种质资源的指纹图谱和分子身份证进行构建。以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诏安县的74份茶树种质为材料,利用SNP分子标记技术对茶树种质资源进行基因分型,再用筛选出的24个最佳位点进行茶树品种资源分子身份证的构建。本研究构建了74份茶树种质的DNA指纹图谱;以“4位数字的茶树基本信息+24个基因型”为身份证编码标准,构建茶树品种资源的分子身份证,进而生成相应的条形码和二维码信息,可以快速进行扫码识别。本研究构建了漳州南部茶树种质资源的分子身份证,使得每一个茶树种质具有唯一的分子身份证,对于地方特色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保护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野生茶群体中的秃房和茸房种质为试验材料,对其花苞期和开放期花器官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以期探明两种不同类型种质花器官在分子层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为2 086~4 733个,这些差异基因主要涉及植物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类黄酮生物合成和谷胱甘肽代谢等途径。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方法鉴定到18个共表达基因模块,筛选出3个与茶树花器性状相关性最高的模块。通过计算模块内基因的连通性,挖掘网络中的核心基因并进行功能注释。研究结果表明秃房和茸房茶树花器官主要在应对胁迫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方面存在差异;秃房种质没有子房表皮茸毛,易受病原体入侵和逆境胁迫,通过调控GST(谷胱甘肽–S–转移酶)来提高自身应对胁迫的能力;CsLTP(脂质转运蛋白基因)可能是调控茶树子房茸毛发育起始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