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6篇
  7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5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4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二、成蛙的饲养管理(一)幼蛙的越冬当年由蝌蚪变态的幼蛙,到11月下旬,气温降至10℃以下时,幼蛙活动力降低,摄食量减少,就开始越冬,直到翌年3月,气温回升15℃以上时,恢复活动,开始摄食。越冬池水深70cm为宜,池底有淤泥,他上方有覆盖物,这样越冬效果较好。(二)养殖方式牛蛙养殖方式有集约饲养,半开放饲养和流放饲养,以集约饲养为主。但在饲料不足的情况下,牛蛙弱肉强食的现象很严重,因此必须分级饲养。一般分三级:一级是以完成变态至so克的幼蛙;二级50一20o克的成蛙;三级是2000克以上的成蛙。(三)饲料及投哈方法牛蛙…  相似文献   
2.
木质包装有害生物检疫经验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粦 《植物检疫》2006,20(1):49-50
为防止林木有害生物随木质包装材料在国际间传播蔓延,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组织(IPPC)公布了《国际贸易中的木质包装材料管理准则》,要求木质包装在出境前进行除害处理,并加施IPPC确定的专用标识。目前,欧盟、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已采纳该标准并于2005年3月1日起陆续开始实施,将来会有更多的国家采用该国际标准。对于不符合国际标准的木质包装,进口国家或地区将在入境口岸采取除害处理、销毁、拒绝入境等措施。我国为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及旅游资源,对木质包装也采取了相应的检疫措施。为便于交流,进一步搞好木质包装检疫工作,现将多年来从事进出口木质包装检疫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利用RAPD和同工酶研究中国兜兰属种间亲缘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选择14种10个碱基的寡核苷酸引物和7种酶系统, 应用RAPD和同工酶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中国兜兰属(Paphiopedilum) 种间亲缘关系, 并与陈心启和Cribb的传统分类、Cox等的ITS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 RAPD和同工酶两种手段对种间亲缘关系的划分与传统分类大致吻合, 同工酶比RAPD的结果更接近传统分类。兜兰亚属需进一步分组, 彩云兜兰、卷萼兜兰、紫纹兜兰及其变种云南虎皮应自成一个组。  相似文献   
4.
热带观赏植物几种重要害虫的药剂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针对热带观赏植物中发现椰心叶甲、山地潜叶甲、大王椰象、曲纹紫灰蝶、蔗扁蛾等几种重要害虫进行了防治技术研究。对物治山地潜叶甲采取溴甲烷 32 g/m3 ,熏蒸 2h ;椰心叶甲采用剪除心叶淋灌 1 0 0m1甲胺磷 ( 1∶1 0 0 0 )、根部施用呋喃丹及叶面喷施甲胺磷或氧化乐果 ( 1∶1 0 0 0 ) ;大王椰象采取剥除老叶、叶面喷施甲胺磷或氧化乐果 ( 1∶1 0 0 0 )及茎包扎 3%甲胺磷药棉 ;曲纹紫灰蝶用甲胺磷或氧化乐果 1 0 0 0倍液浸泡苏铁种头 3min ;蔗扁蛾采用甲胺磷1 0 0 0倍液浸泡巴西铁茎 3min ,苗期根部施呋喃丹 ,叶面喷施甲胺磷等方法进行杀虫 ,取得良好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5.
金针菇杂交菌株的同工酶标记与菌株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垂直平板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利用酯酶同工酶谱和可溶性蛋白PAGE表型的差异,对金针菇的杂交后代作了遗传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金针菇杂交亲本及其后代抽工酶箐型表现明显的多型性。4个杂交菌株的同工酶亲本有较明显的差异。2处生化(EST,PRO)标记在杂交菌株中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遗传互补性,并有新的酶带产生。结合同工酶酶谱和标记杂合位点数目对杂种优势可进行早期预测和栽培验证。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灌溉施肥活动引起的包气带土壤pH值变异特征及其对地球化学条件的响应,通过历时3 a的野外原位灌溉施肥试验,应用不同季节灌前、灌后6 m土层中不同深度的测定资料,系统分析了土壤pH对灌溉、施肥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各深度pH值呈弱变异性(CV=1.01%~2.28%),与灌溉前相比,灌后土壤pH值的均值和变异系数均呈现明显的变化;灌前包气带各层pH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灌后受水分、基质等相互作用影响,pH的空间自相关性有所减弱,C0/(C0+C)和变程a分别由7.23 m和3.54 m(灌前0 d)减少到3.26 m和2.76 m(灌后第10天)。土壤基质是决定土壤酸碱性的主要因素,在灌溉施肥活动对pH的响应过程中,地球化学条件(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有机质(SOM)、氧化还原电位(RP)等)、土壤基质组成和氮底物浓度(NH+4-N)等的交互作用影响pH的动态。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单独对pH影响不显著,两者交互作用对pH有显著影响。引起土壤pH变化的主要变异源为Cl-、土壤有机质(SOM)、NO-3-N、NH+4-N等营养物质和不同空间深度土壤基质的差异,表明灌溉施肥改变了包气带pH地球化学动力场、营养物质和土壤基质的交互作用,引起各深度的生物地球化学反应,控制pH值的空间变异特性。当包气带介质土壤水分变化时,首先营养物氨态氮以分子态或水合态形式被介质吸附,H+得到释放,使得灌后第4天pH值下降。随着氨氧化过程中H+的释放,pH在灌前和灌后第10天和第30天有显著差异。氨的氧化引起硝酸盐含量不断增加,使得硝酸盐对pH值的影响在灌后不断增强,相关系数由0.24(0 d,P<0.05)增加到0.41(30 d,P<0.01),而氨态氮对pH值的影响逐步降低,相关系数由0.43(0 d,P<0.01)降低为0.19(30 d,P>0.05)。  相似文献   
7.
南方花岗岩区各种崩岗的整治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崩岗是南方花岗岩区侵蚀最为剧烈、危害最大的水土流失类型。五华县水土保持试验推广站在崩岗侵蚀治理中,依据疏导消能、固沙防冲、分类治理、防治结合的技术原则,运用生态学原理,充分利用本区丰富的水热条件,对崩岗进行了治理。分别对不同类型、不同发育阶段的崩岗所采取的整治措施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各种措施的效果及特点:一是整治速度快,二是整治投入较少,三是水土保持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8.
自1979年起,本室从鄂西及鄂西北山区广泛采集野生香菇菌株35个,以及从国外引进的栽培种15个,采用锯木屑瓶栽、锯木屑菌砖栽培和段木栽培三种方法,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现将1981—1983年的段木栽培品比试验结果简报于后。材料和方法一、供试香菇菌株及其来源参加本试验的50个香菇菌株中,有35个是本室1979年在鄂西北山区采集分离得到的野生香菇种,代号为“WL”(例如WL55),它们均经过镜检和出菇试验,证实其确为香菇菌株,另外15个供试验菌株除L59、L60,L61来源于广东、湖北外,余皆引自国外,代号  相似文献   
9.
在东江中上游特定的气候条件和特定的紫色红壤上,开展了水土保持林树种选择试验。初步选择出具有固氮改土能力的肯氏相思、绢毛相思和大叶相思作为严重水土流失紫色红壤地区的先锋树种;选择了慢生的伴生树种红锥和海南红豆;在辅以人工施肥的情况下,选择了速生树种桃金娘科的尾叶桉和红胶木。在先锋、速生和慢生树种,以及乔、灌、草相互结合的技术措施指导下,营造的水土保持示范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保持水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彭泽鲫两个雌核发育克隆与三个鲫鱼品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发现彭泽鲫种群内两个不同雌核发育克隆 (H和L) 的基础上, 对彭泽鲫两个克隆和银鲫(D系)、缩骨鲫、野鲫共 5个鲫鱼品系进行RAPD分析。结果 30个引物中有 22个扩增效果良好, 统计分析表明, 彭泽鲫 (L) 与银鲫 (D) 的遗传相似率最高 (0 909091); 彭泽鲫 (H)、缩骨鲫和野鲫三者间的遗传相似率也较大, 其中彭泽鲫 (H) 和缩骨鲫的相似率 ( 0 862069 ) 高于二者与野鲫的相似率 (分别为0 828571、0 830986)。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 彭泽鲫 (L) 与银鲫 (D系) 的亲缘关系非常接近, 暗示二者可能具有相同的遗传起源; 彭泽鲫 (H)、缩骨鲫和野鲫三者间的亲缘关系次之, 其中彭泽鲫 (H) 和缩骨鲫的亲缘关系较近, 推测二者可能起源于野鲫; 而彭泽鲫 (L) 与银鲫 (D系 ) 二者与彭泽鲫 (H)、缩骨鲫和野鲫三者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说明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